身为想当年的前教育部副部长,马华旗下的二分之一国会议员魏家祥,份属知悉内情的当局人,深知全津的启智华小校地困窘的根本缘由。唯2月15日人在国会重提旧事,偏偏轻写淡描:
“校地以前属于政府(Tanah ini dahulu sekolah kerajaan),校园不及一英亩,空间不足,社区因此筹募增建。新冠疫情前,新楼用作教学,但是,因为政策,建筑完工,不能使用。”(国会记录,页35)
之所以发生如此这般的咄咄怪闻,不正是适逢始在2009年魏总时任副教长之日,董事部知会教育局,有意买下比邻地段,一再试图绕道险峰著手建校?2017年教育部老二的张盛闻甚至莅临启智,主持巧立名目的“启智华小嵌挂校名仪式”。
由此可见,教育部始终不曾合法化这座大楼。代表教育部到来的张盛闻,不过“嵌挂校名”。桎梏所在,一目了然:扩建的地契既然不属政府,新建校楼立在其上,如何开放启用?
这道浅显不过的道理,恰似工厂扩充营业,另在一侧空地非法加盖厂房,然后大字挂上本厂招牌,可行吗?要是这样,地方议会如何发给完工和合格证书(CCC)?没有证书,一旦使用,出了状况,责任在谁,保险是否理赔?
启智大楼,亦是这样。校方向比邻油站买下地段,征询直辖区教育局;回函所示,耐人寻味,仅是迂回留下“不阻”(Tiada Halangan)。译为白话文,意思是说:虽不阻你,非认同也!
诸如这些,岂止是姚长禄所轻写淡描的“技术上的一些失误”?2014年启智董事部曾经四次接获教育局警告停工,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魏总,自然知之甚详;何以无动于衷,反倒平常心坐看他们一意孤行继续大楼工程?
不论当初向吉隆坡市政厅申请的建筑准证,属于哪个分类;综合观之,当知此事从一开始,已经错了。那么,14年以来,先后历经国阵、希盟、国盟、团结政府的n次替换,怎么可能赶在这个时间点,将之漂白,把全津和半津华小混为一谈?
身在江湖,魏家祥想必清楚出来行,总要还:“玩得蛋多恐怕完蛋”。如今不在内阁,起立发言,他似乎忘记当初本身一度扮演的角色,而是仿佛是在陈述,一桩和自己完全无关的陈年旧事,可是,怎么掩饰得了不当家也不当权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