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本次大选总共有国阵、国盟、希盟、祖国行动联盟、砂盟(GPS,砂拉越政党联盟)、沙盟(沙巴人民联盟)等六个联盟准备上阵,还有零星的个别政党如民兴党、人民党,以及地方政党在特定州属组成的小联盟也出来参与,战情空前激烈可想而知。
当然,上述各联盟会全面开打的仅有希盟。从西马半岛跨越南中国海到东马两州,在13州和联邦直辖区,除了和大马民主联合阵线(MUDA)与社会主义党在少数选区有协议之外,几乎每一席都会派员上阵。
至于国阵,除了砂拉越之外,其他州属在大多数选区均与希盟、国盟同台竞逐。以祖国斗士党为首的祖国行动联盟,预料也会在马来区争一杯羹。
在多党混战的情况下,因为选票被分散,导致得票最高者即使票数未过半亦能当选,而且竞争激烈的选区可能参选者的得票数会很接近,多数票不会太多。
上届大选,由于伊党在大选前即与行动党、公正党分道扬镳,并且在多个选区派人上阵。结果分散了选票,让希盟在不少选区从中得益,其中40几席即是拜伊党分散选票之赐才脱颖而出。这一次伊党和土团连手合组了国盟,乃国阵和希盟以外的第三方,预料得票将会高于上届大选伊党单打独斗的时期。
一些观察者认为上届投选希盟的部份马来票会跟随土团转投国盟,从而削弱希盟的胜算。但国阵方面也可能会因过去太多负面新闻而流失一些选票。只是,这些票数会流向国盟或希盟则不得而知。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400多万的新选民倾向于谁。国阵、国盟和希盟都有机会抢到一部份新选民的支持,只是谁能够争取到目前仍未做决定的三成游离票。
多数票不多
回顾1969年大选,在联盟(国阵的前身)、伊党、行动党、民政党、进步党及人民党的混战下,投票结果有些选区的多数票从几百票到区区的几张票不等。例如在古邦巴素国会选区的多数票仅有38张。另外,至少10个州议席的多数票为两位数,其中森州庇劳胜负差距为6票而已。当年,行动党依布拉欣在霹雳打巴律打败联盟候选人的多数票仅有11张。
这一届大选竞争之激烈,很可能会比1969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劳而获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朝野阵营每票必争,电子媒体将是选战宣传的主要渠道。
第15届大选,对朝野阵营而言是世纪之战,结局如何仍难预料,选后的情势如何,除了仙家,没有人敢拍胸脯说他能准确推测出可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