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很多人积极进修课程,无论是管理课程、投资理财课程或者激励课程,只要是朋友推荐、内容不错、时间安排得当,就去上课。他们说,学习是为了增加知识,提高能力。这些人也常购买书籍,家里的书柜陈列各类书籍,而办公室的墙上也挂满各种毕业证书。
本来学习是件好事,因为唯有通过学习,才能自我增值。在变化快速的今天,很多旧知识已不足以应付眼前的挑战。但问题是,很多人并没有因为吸取了新知而使日子过得更好。当面对挑战时仍穷以应付,烦恼还是不断。
问题不在于课程不到位,无法提供解决方案,而是他们上了课,增加了学问,却没有学以致用,把所学有效地落实到生活中。。
一些人参加激励课程后会有短暂的改变,因为身心充电之后,士气高昂,行动变得积极。然而,这种高昂的斗志维持不久,很快就打回原形。因此,有些人认为,参加课程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好处,所以对上课失去信心。
上课之后不把所学活用在生活上,犹如买了书搁在书架上不阅读,入了宝山却空手而归,这是很多人的通病。
我也曾经进修多项课程,不过,我贯彻始终,奉为圭臬的一套课程是史蒂芬柯维撰述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自1996年参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课程之后,距今已25年了,我仍持续深入钻研和落实“七个习惯”的原则和精髓。这是一套理论架构完整的效率学,也是很棒的成功学。
我把这套课程引入公司,并延伸到我的个人生活中,获益匪浅。我希望“七个习惯”所提出的主动积极(习惯一)、以终为始(习惯二)和要事第一(习惯三)成为我们企业的文化。我们也深信,与生意伙伴往来时,植入双赢思维(习惯四)才能建立长远的互惠关系;不断更新(习惯七)更让我们积极投入员工培训和建立持续改善的机制。
有效地运用这些学问让我们公司同仁更有力量面对多次的危机和挑战。建立了高效企业文化后,让我们的团队不逃避责任,不以行情不好,或竞争对手的行动做为表现不好的借口。
这些“不以受害者自居”的思维常鼓励我们作自我检讨和改进。这样我们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把这门学问变成公司的共同语言让我们建立了共识,大家行动一致,集中力量去执行任务,这为公司带来显著的功效。
实践须毅力
由此可见,好的计划是好的开始,但是执行力才是王道。若无法有效执行,任何好计划都形同废纸,沦为纸上谈兵。
在实践新知的过程中,须付出时间和耐心持续执行,才有可能见到效果。这就像到健身中心去锻炼身体一样,我们不能期望锻炼几次就能塑造腹肌,练成一副健美先生的身材。
凡事要达到理想的效果皆需要长时间的持续,这也是很多人难以取得成功的原因。缺乏耐心,却希望立竿见影,这都是不切实际的期待。
只要不断加强对学问的理解,持续运用在生活中,遇到挑战也不轻易放弃,不断做出修正,最终会发现,很多好的学习是深具实用价值的!
好的学问没有用其实是因为我们没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