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执政22个月垮台,很大程度是马哈迪不守承诺,不愿将相位移交给安华所致,显露出马哈迪由始至终对安华存有戒心。说白了,从希盟政府倒台后马哈迪的谈话当中不难推敲,打从马哈迪和希盟结盟之初,根本就没有把相位交给安华的打算。
509大选前,马哈迪和安华彼此对入主布城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联手出击509大选都是为了当时战略需要。至于变天成功后如何吹嘘希盟有多厉害,国阵有多不堪一击,那都是得意忘形的事后孔明的演出。
佛家说的缘,其实指的是条件,条件够了,事情也就水到渠成。希盟在509大选前得到马哈迪领导的土团党加盟,那是一种机缘,也是强化公正党、行动党和诚信党掳获马来票的条件。马来反风吹起,变天的条件够了,509当天也就成事了。结果,公正党连同独立人士过档共得50席,行动党42席,诚信党11席,加上土团党的13席,民兴党的8席,希盟总共以124席取得国会的简单多数议席而成为布城的主人。
然而,随著承认统考风波、爪夷文课题的被放大,以及马哈迪不愿交棒给安华和公正党党选催化安华与阿兹敏师徒之间的矛盾,希盟接连在金马仑、丹绒比艾和金马利三场补选败北,其实已暴露希盟内部凝聚力的退化。这时期图谋倒希盟政府的谋略已经开始酝酿。
最终,促成希盟政府垮台的条件则是慕尤丁、阿兹敏联合伊党和东马政党推动的马来人大团结组合的成形。再追溯此条件的根源,不外是慕尤丁和阿兹敏在原属政党不甘屈居老二,因为只要马哈迪一天不放下土团党会长职务,安华一天仍是公正党的实权领袖,慕尤丁和阿兹敏这辈子只能当个听话的千年老二。
总结起来,马哈迪在慕、阿两人叛变之后突然宣布辞去首相职务,这是促成国盟政府上台的最关键的条件。从希盟的角度来看,和马哈迪结盟的因缘最后演变为失去政权的孽缘。
缘起缘灭,既然失去了执政的条件,要东山再起就必须再创造执政的条件。但如果只是一味的为了执政而饥不择食,那结下的恐怕是埋伏再起争端的孽缘。老马能够再被信任吗?巫统那些官司缠身的领袖能够合作吗?那些曾经动不动就发表伤害族群和谐言论的激进政客能够相信吗?切莫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做出可能是饮鸩止渴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