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辛基的唐人餐馆,越来越多了。广场单位,市郊店屋,处处皆是。招牌上中文的字粒要多大就多大,只要地方议会的条例许可。菜单一般都是中芬双语书写,遵照律法,必须加注采用食材,顾及卫生、安全和健康。
大概为了凸显龙乡的特色,不少餐厅刻意打扮得红彤彤。每逢佳节,犹是如此。一幅山水、一朵杜丹、一盏灯笼,高挂在这面和那面;景泰蓝的仿真古玩摆在一角,雍容大度,清贵典雅,惊喜乍现。
说是北欧小国,胸襟特大。对待迢迢千里而来的中国学生和神州客工,一视同仁。工作的契约,薪酬的待遇,该有的全有;另外特备课程,方便他们尽快融入这片冰天雪地,开始感受芬兰夏日的风情和酒后独特的暖心。
南城驿站新开发的茂奥斯汀商业特区,越来越旺了。来来往往马新两地的马劳,不少定居这里。若非疫情肆虐,夜晚时分,周末时刻,熙熙攘攘;窗外都是生意的好风景。
想必出自文化的习俗,那些属于华人的店铺,也习惯展现久远的传统。一块金招牌,总找了专人设计。出自信仰,不少也算计风水的布局。书法的一撇一捺,构图的色彩组合,藏著不便言传的巧妙心思。
店面的装潢,或有迷信的成分;但是,深思之下,必然可以感受前人深邃的想法。招牌嘛,正是指路的明灯。要不够大,远道而来的客人,谁看得到?可惜,法令所思,显然不是这么一回事。
结果,取缔一行动,《东方日报》记者陈筱燕报道:醒目的和丽轩宴会厅酒楼和烤霸工坊,首当其冲,招牌立马转眼被拆。禁忌给这么大力一踩,一国的气势和格局,一一露陷。百工不来,来宾走完;四方诸侯,何以归服,遑论“兴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