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学校亦然。防疫之部署,因此不能仅仅放眼在这里,而是整体的准备。应对国内的中五和中六6月24日起复课的标准作业,自然也不例外。
那么,大约三千间中学的50万学生返回校园之日,成败当然不止仰赖州教育局和县教育局监督各校遵守既定的SOP程序;而是始自学生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开始。这么一问,问题来了。
一(大)部分的学生,都乘搭校车上课。如果一间课室只许容纳20人,如果所有空间皆得保持一公尺的社交距离;巴士的载客量,是否准予两人并坐,40人一起共车?反之,设想密度减半,要嘛增多校车,要嘛增加频次。但是,不论哪个方案,显然都不是可以立马纾解。想到这里,学校的上课和放学时间,恐怕也需要另一套“新常态”了。
何况,能否返校,胥视校园门口的体温检测决定。说到这个,必然正是一道数学应用题了。测量和记录,设想每人需时半分钟,那么60个人需要30分钟。300位学生,则得150分钟;如果分开5个通道处理,则一样可减至半小时。
然则,这是完美的配搭;万一其中的一个检测器失灵,或者电池用罄,磨蹭折腾,自然需要加时。此外,关键的非常时刻,下起倾盆大雨;学生如何闪躲,亦不容易,逞论列队待检。
耐人寻味的是,《学校复课管理指南》攸关办公室的环节,只有散见6.2.6、6.2.11(c)、6.2.14、6.2.15、7.6.1、7.6.3、7.7.4的三言两语,没有量化的比率。如果课室上限20人,老师的座位,若需间隔,想必也需额外的空间了。据此深思,一经模拟,亦可预见问题所在。一旦开学,状态百出,也就思之自明,迨无异议。那么,种种疏漏之处,唯有留待《学校复课管理指南》2.0修正版修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