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听障纪录片《声音与愤怒》(Sound and Fury)里,有位听障者的母亲说了这么一句:“并不是我们认为聋人有其局限,而是这个世界看待聋人的方式让他们的生活备受艰辛”(It′s not because we think deaf people are limited. It′s because the world′s view of deaf people make things more difficult for them)
只要细嚼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就会明白:我们的环境不够包容,也经常隐藏和存在著偏见,将一些人因他们的身体、性别和年龄等因素而被排除在外。
在打造无障碍设计的宜居环境上,亚洲国家始终仍是以日本领先。记得走在日本街上时,繁嚣的街道突然传来鸟鸣声,原来那是提示盲人何时过马路的信号灯,确实让我非常惊叹!鸟鸣声是红灯亮,波涛声则是绿灯亮,而且人行道上还配有人行盲道和盲人可触摸辨别的信号灯按钮,无论在操作和安全性都非常实用。这就是日本打造无障碍环境的决心,体贴尽在细节处。
后来,细问NSK日本新闻协会的友人,才知道日本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无障碍理念,孩子们都会参加各种形式的体验课,如坐轮椅、戴眼罩走盲道等,通过亲身体会身障者的不便,让孩子们更加理解也更有同理心的去对待身障者。
无可否认,日本致力打造无障碍设计环境的另一主因,是因该国严重老龄化情况。由于日本的老龄化在全球位居榜首,所以各类设施的无障碍更成为紧迫需求。
尽管大马的老龄化未及日本的情况严重,但根据大马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预料到了2030年,马来西亚乐龄人口将会增加至15%,正式晋升成为人口老化国。此外,大马生育率亦在逐年下降,从2000年代的2.6下跌至2018年的1.9。换言之,马来西亚社会即将迎来“老龄化”和“少子化”时代。
因此,大马政府更应以日本为借鉴,致力打造无障碍设计环境,尤其是在公共空间。以大马的街道为例,经常都是人行道和路灯共用有限的空间,有时还要和摩哆和脚车共用,何来足够空间让轮椅使用呢?这不仅空间不足,而且还很危险呢!
当然,政府若要打造一个无障碍的宜居环境,需要教育、宣导、立法、监管、执法等各方面的多管齐下。如我们常见的身障者、孕妇、育儿家庭等专用停车位,经常可见不符合专用条件的人士使用这些停车位,有关单位也应采取对应措施来对付这些滥用设备的人士,以儆效尤。
将心比心、才能打造真正有爱无碍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