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在野阵线,张念群为状元仗义之言我记得。首相署的回答我也记得。《念年有辞》(吉隆坡:行动党;2011)的〈奖学金比例〉(注)那些造句,如今灯下读来,确实伤感。
感受民意,一如既往,张念群跟著发表〈优秀生出走〉。张念群重提2008年的状元江韵儿,进不了马大医学系之事。但是,偏为新加坡政府相中,发给国立大学一席的学额。
接受报章专访,江韵儿透露,同年班上,至少九名同窗因为没有配得理想之科系,最后纷纷转到对岸的新大或者南洋理工大学深造。既然如此,马才新用,也就理所当然。
诸如此事,罄竹难书,从那些年,到这些年,一再轮回。江韵儿想必行医多年了,但江韵儿的折腾,还没完结。十年之前的江韵儿只是代名词,十年之后还有江韵儿。
不同的是,十年后的这个张念群,似乎不再是十年前的那个张念群。入阁出任教育部副部长,她的论据,如今处处流露了张盛闻的语气。总而言之,长话短说,反正就是那一回事。
十年后的这个张念群,再没有困惑,只有马华公会式的标准答案:僧多粥少,名额有限,尚祈体谅;而且国内医生已呈饱和,不能一一录取;“如果我们再增加大学医学系名额,对本地医生市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好事坏事,说实在话,大家都搞不清楚状况。举盘运鸿的个案,教育文凭10A,预科4.0满分,课外活动满分;只能发给第五志愿的马大生物工艺系。难道这不是被“江韵儿”了吗?
结果,良医流放海外。权贵看病,皆优先考虑国外。儿女求学,首重国际的名校。看到这里,读到这里,十年前的那个张念群,想必要乘小叮当的时光机到来,追问十年后的这个张念群了。
注:题目应为比率(ratio),非比例(sc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