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作为主要原油生产国之一,虽然比不上沙地阿拉伯、俄罗斯等国,但每天原油产量约66.24万桶,以每桶70美元(约280令吉)计算,每年能创造约170亿美元(680亿令吉)收入。每天原油出口量约25万桶,每年能创造63亿美元(252亿令吉)收入。虽然石油和天然气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呈现长期下滑趋势,但仍约占20%比例,养活了超过3500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
大马原油生产从历史高峰下滑,是现实存在的事实。故石油津贴不可长期持续,总有要废除的一天。依赖天然资源的国家之所以会出现一种荷兰病,在于这些都是初级产业,所需技术含量比较低,或者不需要自己拥有相关技术和能力,因为会有外资自动提供帮助你来开采。大马政府税收约三成依赖国家石油,因为黑金赚钱来得太容易,花起钱来更不会心疼。既然钱来得容易何必努力提升自己呢?荷兰病就是这样养成的。
非正确时间执行
原油产业占我国收入贡献比例,这十年来已经萎缩了一半,长期津贴不现实,逐步减少是必须。但要如何避免重复前朝错误呢?
没有人喜欢自己打油多给钱,故前朝的油价市场化惹来民怨,本来就是人之常情。但主要还是在非正确时间,社会不信任和无配套情况下才会惹来民怨。尤其取消津贴时经济并不好,对人民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不怨才怪!
例如,如何计算油价的数学模式不透明,惹来质疑。人民虽然多不懂什么高深经济数学模型,但实际感受就是油价该降时没降,或者涨时两毛,降时五分,不满意感自然产生。
还有重要一点,就是每一次前朝政府说减少津贴剩下的钱,可以对人民其他方面提供这样那样的服务贡献,人民却完全无感。因为根本不知道这些津贴省下的钱去了那里?鉴于前朝给人民印象就是腐败,故根本就不相信这些钱可以用得适得其所。
对于刚执政的希盟政府为了赢取民心,恢复了Ron 95石油津贴,而更高品质的Ron 97石油仍采取价格浮动,政治上的考量也不能说不适当。唯必须面对一个现实,我国的石油生产量以后会越来越少,这津贴迟早还是要取消的。
对于新政府来说,刚恢复的津贴又取消,哪怕只是减少一点津贴,都会担心被人民骂死。所以需要有技巧在适当的情况下解套。若要维持津贴,政府就很难减少财政赤字,国债规模定会越来越高,故财政大改革是必须的。
简单说,油价随市场波动没问题,只要在经济环境好的情况下逐步减少,而且石油定价透明,政府开支适当不“买贵”,国家财政不再赤字,那就能稳定马币抵销油价津贴取消的人民损失,这样人民就会比较能够接受石油津贴的取消。
若政府自己其行不正花钱无度却要取消津贴说什么人民和政府共体时艰,门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