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不论种族、宗教或地缘,自懂事以来,长辈家长老师们都会教导他们什么是爱、如何去爱、为何要爱。儒家教义中谈到“爱”总是洋洋大观,有其广义的诠释,也有它狭义的说法。待人处事,都应该施之以爱,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其意思是说,君子对于万物,虽然爱惜它,但这不算是仁爱;对于老百姓,纵有仁爱却也谈不上是亲爱;若能亲爱身边的亲人而施仁爱于百姓,如此一来便能够将真正的爱推广至大自然,以及其他天地间的动植万物。而当政者对待民众,则必须怀以仁心,施以仁政,这政权才能长久。也有这么一句话说:仁者爱人,恩足以及禽兽。说的是单只对人施以爱心是不足够的,应该把足够的爱扩大至禽兽动物,这才是爱的另一更高境界。
很多人谈到“动保”(动物保护)的爱护动物活动时,就会嗤之以鼻,认为我们连人类都无法好好协助与照顾,哪来闲功夫去拯救畜生动物?对这句话直接的解读是,人的生命比动物珍贵得多,我们应该把爱施于人类而非动物。
真正的爱有“心”
身为人类的我们,真是应该如此戴著“有类眼光”看待吗?上苍造物,不都同样是一个形体一条生命乎?除了形体有异、智商略差之外,人类与动物,都是有血有泪之躯,除了动物没有能力以人类的言语沟通,对人类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情之外,其差别似乎不大。
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何以就要如此自私的以不平等的狭隘眼光对待它们呢?这是否说明,人们把禽兽形容成“动物”,是因为它们只是一个没有思想与情欲之“会动的物体”而已?
我们常在社交网络上看到,许多爱心之士讨论著动物领养的事宜。他们总是爱心满满的彼此交流、分享个人对拯救与善待动物的经验。最令人敬佩的是,许多网友甚至不怕肮脏,去拥抱接近那些令人退避三舍、满身残缺、身躯布满疮疤与癞痢,甚至被人类弃养濒临死亡的可怜无助动物。这种大爱,是令人肯定与敬佩的。能够踏实、持之以恒以付出牺牲的举动,才算是真正的爱。它就像父母对子女的爱一样,是一种发自内心、不具任何回报或条件的大爱,是人类与生俱来最大的无形资产。
从前,我们惯用繁体字的“,里头是有一颗心”的。而今,身处大时代的我们,一切讲求快速达标,做任何事情其程序渐渐简化。爱字里头,其“心”已失而成了“”。一个没有“心”的爱,是不真实的。真正的爱,不是“只说不做”,最好是能够“只做不说”;但也不能“只看不为”,这是“袖手旁观”,或“只为不看”,这是一种盲目的“爱”。用心、有心地“爱”,才是最真实的。
从今以后,且让我们把真正有“心”的“”,给找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