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说大马经济成长,《东方日报》的新闻指出:国人无法感受。尽管如此,第二财长佐哈里不以为然;反证民众2016年出国开销460亿令吉,比起2015年的410亿令吉更高。
那么,零售商何以一再投诉生意不好,霸级市场为何总是不能获利?佐哈里解释,此乃7万3000家的(实体)零售商供过于求,而且晚近深受网购的打击。仅仅2017年,通过网上采购日常用品,总计高达730亿令吉。
设想网购的交易都设在国外,那么,合计瞎拼和网购两者所流出的资金,至少1140亿令吉。平均计算,每日转出的钱,多达3.1亿令吉。比额之重,影响之大,一目了然,思之自明。但是,除此之外,是否另有成因呢?
对此,批发的代理、广场的销售、超市的柜台、店面的门市、路边的档口、流动的小贩,大家心中有何想法?每日的收入和支出,外人当然不懂;可是,餐桌的座位,排队的人群,一眼望去,难道还不清楚吗?
年过了,百业凋敝,财匮力绌,行情越是稀稀落落。成本高了,租金调了,价钱贵了,份量少了,品质差了。商人都是精明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浅显不过的道理,他们可是运用自如。
如果第二财长愿意走出部门,微服下到草根,仔细观察,想必可以发现事情的另一面:不论大城,还是小镇,一个个待租待售的产业,处处皆有。准备承顶的生意,也多著是。
说到底,领导的指数,专家的说辞,民间的反应,记者的报道,确有不同的落差。不管怎样,市场的消费方向,当是指针。何况,身在地球村,价格比较再也不是问题。如果国外和网购出价便宜,谁会选择买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