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故障,一再延误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前座那个乘客起身和空中少爷理论之事我记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争锋相对,丝丝入扣。起先没有抬头我以为是鬼佬,后来看清楚了听明白了,是道道地地的中国人。
不再是那个封闭保守的旧时代。留美留英留澳留加多著是。甭说一个个应聘在名牌大学教书研究的顶尖学者,像曲婉婷那样在海外发布英语专辑的歌手,想必陆续有来。
那么,听到撕下香港中文大学民主墙上那一张“香港独立”海报的中国女生所说的洋腔英语,有何奇怪?意外的是,影片里英国殖民的香港本土学生水平,确实差得多:不但结结巴巴,而且期期艾艾;要不是一时的词穷,显然就是辞不达意。
刻意嵌上外语
当然,偶然的个案,应对再滔滔不绝,也不能概括所有样本。何况,英语精通指数(English Proficiency Index)显见,中国的排名,目前确实暂在香港之后。但是,不管怎样,从大学的女生到企业之马云,反映了中国人的英语,让人刮目相看。
这下子,与洋人做生意,都能自己动手了,既不需靠中介,也不需翻译;还需马华公会的头家吗?谈判桌上,人人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俚语崩云,英文裂岸,卷起千堆雪;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不但这样,问答的环节,歌词的创作,店面的命名,不少还刻意嵌上外语。举例言之,挑战则言challenge,仿佛如此这般才能表达思虑的周全。满江曲,万籁宁词的那首歌还干脆叫《Mr.Man》:Mr.Man/Mr.Man你能否记得住/Mr.Man/Mr.Man在时间的中途/你输掉的某些可能/那并不是全部/你拥有的哪怕瞬间/也是上天的礼物……是不是礼物,反正我们忘了曾经上海租界的那些China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