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快乐学习”是许多父母美好的心愿,亦是教育改革、课程创新中常见的目标与口号。上个月杪,峇株巴辖的永章华小就为了配合社会鼓吹的快乐教学理念,而宣布取消高年组的课后补习班。坊间对这件事的反应不一,校长也坦言取消课后补习是个“冒险”的决定,因为家长总会以成绩来评估学校的成败。
这事反映了我们社会对学习的不同看法,当中包括对快乐学习的迷思。
什么是快乐的学习?学习可能是快乐的吗?还是天生注定就是份苦差?快乐与学习能够并存吗?还是两相对立的矛盾体?快乐学习与好成绩能够兼得吗?还是鱼与熊掌的两难选择?
观念影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教育者有什么样的教育理解,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对教育方向起著关键性的影响,不容小觑。
认为学习本来就是份苦差的,强调先苦后甜,鼓励孩子牺牲现在的幸福,以换取美好的未来,借由成果的甜蜜来补偿过程的苦涩。“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再忍一忍吧!只要幸苦地熬过这一段日子,等考试一结束就可以尽情地玩乐了。”这有点像在驴子面前挂胡萝卜的故事。
误读快乐的意义
为了直奔目标,不停地往前赶路,反复、大量地进行题海战术,填鸭似地灌满。和驴子略有不同的是到最后可能得到了胡萝卜,考取了好成绩,但却错过了沿途更值得撷取的风景,也错过了体验风景的好心情,感受不到个中的意义。一旦眼前的胡萝卜不见了,也就失去继续前进的动机与动力。
认为快乐学习与好成绩是属于两难选择的,大抵是把当中的“快乐”误读成轻松、放任,不必辛苦付出,完全没有压力。表面欢乐,完全没有难度,简单、重复,徒有形体劳役,看不见增长的学习,不见得就是快乐的。反之,只要有动机,能带来自我实现的愉悦感,再苦也能甘之如饴。克服困难,完成挑战的学习是快乐的;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联系生活的学习是快乐的;学以致用也是快乐的……这样的学习事半功倍,与好成绩并不相悖。
身为父母、师长的,无不希望孩子在学业上能有好成绩,拥有幸福的未来,但绝对不该以牺牲孩子的童年为代价。不单因为童年只有一次,而是幸福的人生也需要由童年打上的精神底色来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