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杪在即,假期将至,学校开始征收新学年的学杂费。《东方日报》报道,一开学,隆雪一地一个小学生的开销,平均要300令吉至500令吉,尚没算计补习费和安亲班的那些支出。
参考新闻内文所提零零星星的个案,读者必能感受眼下国内广大家长的压力了。无拉港华小,开学所需每个人头280令吉。吉隆坡育南华小,310令吉。被改名的蒲种深静(哈古乐)华小,340令吉。巴生路的崇文华小,493令吉。
据此四校,平均以计,每人所需大约350令吉左右。如果加上校服、文具和书包,500令吉恐怕也钱不够用了。一旦对比月入3000令吉的家庭,数目之庞大,比率的沉重,一目了然,迨无异议。
不解的是,书单里一匹布长的作业,尽管货源乃是学校批发采购,学校总是原原本本,按照书商的定价出售,从来没有一角半分的折扣。耐人寻味的蹊跷之处,怎么解说?
去岁我在〈学校书单总该有些折扣〉已言,按照市场通行的作业,团购的价钱,原该低于柜台写上的卖价。可是,不知为何,学生可能享有的10-40%折扣,都因此一一流失在空气之中了。
且以350令吉的基数计算,仅仅回扣一成,每人可以节省35令吉。若是两、三个小孩一起入学,说来也不算是小数目了。学生1000名,望似微不足道的10%,轻易带来3万5000令吉的收益,学校的水电费都有著落了。
如果书单一口气减了40%,则累积之数,几乎接近15万了。全年卖书两回,说不定就能买下一间屋子了。书商纵然不愿因此全部的回馈家长,何以不能把(部分的)余盈捐献学校,搀扶华教的千秋万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