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总夺权派在政党与外力支援下,无限扩大内部矛盾,斗得正酣,各地华小的学生荒已经日益加剧,危及华教根基。
根据报道:马六甲野新县逾七成华小,陷入学生来源匮缺困境,大部分已经沦为微型华小;19所华小之中,只有5所勉强可以称得上是“来源稳定”的学校。
县内最大型的育贤华小,不但逃不过学生人数逐年下降的趋势,也是跌幅最骇人的华小,学生人数从高峰期的800人剧降至当前不足400人。该校三机构虽然积极加强校内设施,强化教学设备、建礼堂、充实体育教材、开设精明课室等等,学生人数不增反减,董事部对能否扭转局势不乐观,州内华教人士也有同感。
原因何在?育贤华小董事长罗伯庭指出,最严重的问题,是华裔年轻人严重外流,使乡村沦为老人村;另一原因是华人生育率低,影响新生来源。
罗伯庭单谈事实,不提症结。归根究底,是不公平的教育政策下,没有平等对待各源流学校招惹的恶果,华小和泰小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华教沦政治筹码
公平对待华小,在需要的地区增建华小,是华社多年的要求;过去二届大选,华裔通过选票强烈表达不满,可是情况依然。华社的心声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华小的困窘日益加剧。
自诩代表华裔入阁的马华,不敢面对争取不力、办事无能的责备,走的是“曲线救华教”路线;无力争取在华裔人口稠密地区增建华小,只好扬言学生人数少的华小迁校是最佳选择。无可奈何之下,华社也同意将学生来源出问题的乡区华小,迁到华裔人口稠密地区的建议,可是能够如愿迁校的华小犹如凤毛麟角。条件苛刻,阻难重重不在话下;万事俱备之后,还有面对“小拿破仑”的刻意刁难,苦不堪言。
尤其可恶的,是执政党以迁校为饵,作政治交易,大选时提出“你帮我,我帮你”企求,要华裔选民“做美美”(福建话)。教育是政府的责任,让各民族享有学习母语母文的机会,是世界人权宣言标明的基本人权;华教沦为政治筹码,是我国独有的竞选文化,是旷世奇闻,是荒天下大唐策略。国阵马华甘之如饴,华社心痛欲绝。
董总夺权内斗闹上法庭,判决出来了,夺权派居然可以“约见”法官,足见后台势力强大至何等境界;关中纠纷初起,也有人拍胸膛保证:与某高官、部长私交甚笃,又有华裔副部长相助,包管无事。
后台势力大,靠山稳,正好通过这些关系,为华教争取应得应享权益,让华教有一片蔚蓝的天。夺权派不作如是想,反而借助外力,枪头对准自己人,斗臭斗垮方罢休。
教总主席王超群,已经公开表示从未说过关中是独中;学校身份未明,学生怎能参加统考?数叶邹罪状,翻旧账,却忘了没有夺权派头头力挺,过去7年,叶邹怎能凭二人之力搞风搞雨?2013年的改选,叶邹不是不战而胜吗?
华教问题多如牛毛,华小学生荒只是冰山一角;夺权派与其留下千古骂名,不如借用后台势力,把精力和关系用在为华教做事,争华教权益,则功德无量,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