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电影,多少都反映了美国的民情及心态。但今年的获奖电影比较有趣,因为都和无可救药的“病”有关。
不是吗?埃迪雷德梅尼在《万物理论》饰演史蒂芬霍金,一提史蒂芬霍金,我们就想到轮椅和一个扭曲的人形,传来机器人般的声音。杰出的物理学家不幸患上“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发音说话,是惨不忍睹的现实。
但故事是激励的,感情是真诚的。于是,埃迪雷德梅尼捧了个小金人回家。他不是《木星上行》(Jupiter Ascending)的大坏蛋,他是奥斯卡影帝。
朱丽安摩尔在《依然爱丽丝》饰演知名的语言学家,50岁患上阿尔兹海默。当记忆快速流失时,她捉紧每一刻,想尽办法用理性去挑战病症,即使无法延缓病情加重,至少她的挑战是属于她熟悉的方式,用知识分子的分析能力及应对方式,在精神上获得胜利。站在讲台上,她谈“忘记的艺术”(The Art of Loosing)。她手上紧握萤光笔,边讲边画线,深恐忘记了重读,但她自信地告诉大家,也说服自己,如果懂得处理,“忘记”可以是一门艺术。
于是,朱丽安摩尔捧了个小金人回家,她不是《饥饿游戏:自由幻梦》不起眼的“President Alma Coin”,她是奥斯卡影后。
看得懂《鸟人》的观众,没有半百都有4张了。剧情大致如此:雷根曾经饰演《鸟人》的银幕英雄,很红很红。人到中年,算是过气明星了罢,欲振作而转战百老汇,但信心不足,一直产生幻觉,与“鸟人”激烈对话,为挽救人生而自我挣扎。
这个角色明明就是导演阿利安卓·岗札雷·伊纳利图(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为米高基顿量身订造的。米高当年饰演《蝙蝠侠》够神的了,蝙蝠飞走后,郁郁不得志,就等这么一个翻身的机会。
剧情最后是这样的:雷根假戏真做,最后在台上用真枪打爆了自己的鼻子,倒地。观众鼓掌,太真实了!开幕前不屑于他的毒蛇剧评已经警告,她剑拔弩张,等著瞧的一副样子。结果第二天在报章上给予好评,道是“超级真实”,最新的体验派表演方式。
最精彩之处,是他没死。从病房望窗外,蓝天白云。雷根一句“去他妈的鸟人”,展翅飞翔,就不见了,够神。中年危机也算是种病,年华逝去,精神焦虑,思想糊涂,曾经的风华岁月,需要一再地获得肯定。
于是,《鸟人》抱了四个小金人回家,包括最佳电影、导演、原创剧本及摄影。它不是《蝙蝠侠》的爆米花,而是带上光环的小金人。
若奥斯卡反映民情,美国就是病了。它是英雄,也是敌人,此时此刻,唯有“正能量”能说服美国人及全世界:只要兄弟同心,没有过不了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