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第一次到中国海南岛,是在中秋节期间。那是1992年,政府允准国民到中国旅游探亲的第二年,我与内子以及犬儿世旺三人,参加海南会馆主办的海南岛旅游探亲团,到海南十天。
首站到广州,住在五星级的白天鹅饭店。我们的房间正好在珠江旁,拉开窗帘从落地玻璃窗望出去,可以见到繁忙的珠江上,船舶川游如梭;夜晚的珠江被灯火装饰得雍容华贵,艳光四射。晚餐后逛市场回来,世旺很惊讶问起:为什么广州见不到庆祝中秋的灯笼?我们才注意到原来广州没有人提灯笼的。
第二天,走马看花游览黄花岗72烈士纪念碑、越秀公园、六榕寺、中山纪念堂几处名胜之后,傍晚时分赶到机场搭夜班机。抵达海口机场,已是万家灯火时分。
当时的海口机场处于闹市中心,办妥手续出来,外面就是车水马龙的街道,令人啧啧称奇。地陪说,政府已经决定把机场迁移到郊外的美兰了,下一趟来,可以在新机场下机了。
住宿中线的山城通什(现改称五指山市)那晚,正是中秋前夕。酒店天台有一个露天的歌台,顾曲周郎多是当地人,游客只有我们一桌。坐定,环顾四周,只见灯饰环绕,却不见灯笼。叫了饮品,忽然想起,中秋前夕怎能没有应景的月饼?于是吩咐侍者要二个当地人最喜欢吃的月饼。饮品很快上桌,迟迟不见月饼。问原因,侍者用海南话回答说:我们这里不兴吃月饼。海南话“兴”就是流行的意思。上月饼时,侍者说是到市场买回来的。
第二天到琼海,也是不见灯笼和月饼。回南崛祖居用过晚餐,在天井闲聊时,问身旁的表哥为何中秋节没人提灯笼?任职嘉积中学的表哥说,灯笼是元宵节提的,不是中秋。
恍然大悟的同时,想起年幼时母亲经常提起中秋前后,村内孩童列队提灯笼在村里逛荡,边走边唱海南民谣“月光光,提把灯笼去走村,不怕猫,不怕鬼,只怕老婆不开门。”月光、灯笼、歌谣……构成对祖居地中秋节的无限向往,岂料30多年后到海南,却是中秋节没有灯笼了,失落感油然而生。
总觉得没有灯笼的中秋节,韵味和魅力稍嫌不足。最近读了一篇特写,才知道北方人是在元宵挂彩灯赏花灯的,只有华南的闽粤一带才有中秋夜儿童提灯习俗,海南岛显然受了广东的影响。多数东南亚华人的祖居地在闽粤,至今还保存中秋提灯笼的习俗,友族还把中秋节译名为Pesta Tang lung,可见在友族眼中,中秋节和灯笼是一体的。没想到改革开放把华南中秋提灯笼习俗也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