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系小学语文课到底该用多少时间来教学的课题,竟会闹到如此上线上纲,举国纷扰,诚属少见。不明就里者或还以为国人十分关注小学的教学品质,实令人动容。甭说,此课题无疑是扯到本邦特有的“教育政治”了,所以才搞到那么火爆。质言之,这已不纯属教育课题,其所涉及的深层政治症结和纠结,恐怕一时难以厘清,更难化解。
首先,自然要溯及根深蒂固、排山倒海地为政治议程服务的“国民教育”,即当权者企图借教育为手段来建构一主流群体(更贴切而言应是主流群体之精英)主观设想的“国家”和“国族”。坦白说,如此建构也并非截然失当,惟问题是:有欠民主、公正、开放、中庸、中立、透明,乃至专搞单元化和族群本位主义,甚至宗教本位主义的建构,等于公然漠视、歧视、边缘化少数群体,这如何能令其人不质疑、不反感、不抵抗呢?
其次,歧视和偏差必然招致反弹,而制度化的歧视和偏差也自然招致制度化的反弹。华教和淡米尔文教育组织经常应对抗性、施压性的姿态和策略,其实并非不合宜,毕竟体制面的歧视和偏差尚未解除,乃至缓解。大环境的嬗变虽似有利于华教,但社会的现实是:只要政治面的荆棘、逆流、高墙、陷阱等一日不除,华教即仍处于悬崖边。某些华社,乃至华教中人总会昧于政治而大谈经济气候,甚至寄望于善变的人治,实属一厢情愿。
不论是变相搞单元化的“国民教育”或其抵抗者,如华教,于某些人而言都是对教育本质的扭曲,如说施加太沉重的“政治负担”于学子身上,根本忘了教育首重的应是“成人成才”,而且最好能“快乐地学习”。
其实,要教育完全绝缘于政治是不可能,也不合理的,政治本质上也不是什么“脏东西”,而是社会结构和运作的内在元素及肌理,每个人都有权,甚至有责任了解之、掌握之。公民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政治启蒙和修习,让学子明白其权利和义务,以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乃至世界。理想上,国民教育即是公民教育,而非某种独尊、专断之意识形态的坐正和统领天下。
事实上,本国教育政治之复杂难搞,徒让人耗了不少时间、资源和精力,还走了不少冤枉路,这归根结底,还是缘于公民理念和教育的失败!国民教育也好,华教也好,若培养的是能彼此承担义务的公民,对谁都不会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