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46年,林连玉开始为华教奋斗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著华文教育这条路是不平坦的。
1951年,由于《巴恩报告书》的公布,威胁了华文教育的生存,林连玉号召全马华校教师集体抗议。同年12月25日,他号召成立了“马来亚华校教师会总会”,就是现在的教总。
林连玉出任教总主席,召集当时的华校董事会(董总)和马华公会,反对《1952年教育法令》的实施。并提出这样的呼吁:“我们的文化,便是我们民族的灵魂,这崇高的、圣洁的灵魂,必须受极神圣的尊重。而我们文化的传递与发扬,必然寄托在华文教育的继续存在及发展上面。所以尊重我们的华文教育,即是尊重我们的文化。”
其实他并不是一个独尊华语的华文教育领袖,他认为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社会里,增加对其他语文的学习是必要的。但这并不和提倡华文教育相冲突,学习华文是文化的继承,学习其他语言是生活环境的需要。
1961年,随著林连玉公民权被取消,沈慕羽担起了维护华文教育的重任,继续跟随林连玉的步伐,为将华文增设为官方语言而努力。在他担任教总主席的28年的时间里,因维护华教的生存及发展,曾几次入狱。
2007年8月9日,当公正党领袖安华拜会沈慕羽时,沈慕羽说:“马来语是大马国语,是国民必修课,英语应是国际语言,也必须列为必修课,而华语是我国第二大民族的语文,再加上中国崛起为经济强国,如果华语也能在我国每一间学校列为必修,将是最好。”
华教的领袖们,在为华教的生存和发展的奋斗中,在每个时期都有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对华文教育的理想描述,正如以上华社历史文字记载。
回顾过去反思现在,现在的政治环境允许华文教育的存在,所以教总和董总也不必担心华文教育的消失。由于董总把精力放在关丹独中的细枝末节上,教总似乎没有了发言权,像一位老人家,慢慢地昏睡过去,偶尔发出声响,也是被逼无奈。
国内还继续面对著种族政治,大家又好像都失去了方向。今天,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林立,海外华夏炎黄子孙“中国梦”的风行,加之西方世界虽然日渐衰落,但仍具影响力的以英文为主西方民主文化。面对种种周遭与国际环境的变化,华文教育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未来的理想描述是怎样的?
华教掌舵人,是时候想想华教未来的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