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联3党决定针对35个国、州选区的成绩进行上诉,它们说到做到,目前已分别通过律师在各有关州属入禀法庭。国阵总秘书东姑安南之前宣布要挑战50个选区的成缋,现在则为了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决定缩减到21个国、州选区。
具体的情况是:民联将挑战24国会选区、10个州选区的成绩;而国阵已透露的选区是国5州12,还有4个有待公布。
双方最大的差异在于:国阵偏重投诉当选议员的资格问题以及违反选举法令的言行;而民联3党则突出选票的来龙去脉以及算票的纰漏。
前者具有釜底抽薪的作用,例如:峇都区国会议员蔡添强曾因咬伤警员的手而被高庭罚款2千令吉,当时的选选会并没有取消他的议员资格,如果国阵以此事大做文章,而现在的法官又认为蔡添强应当丧失候选人资格,那么,得票率居次的民政党候选人刘华才便有可能成为李崇孟第二,托蔡添强之衰而成为峇都区国会议员。当年的马华李祟孟就是因为行动党黄朱强失去议员资格而荣任武吉免登一届国会议员。
民联3党的上诉主要集中在计票工作上,目的在于胜诉后可以翻盘而增加国席,甚至于在席位相当接近的州属如:霹雳州和登嘉楼,只需两个州席反败为胜,便可以让州政权变天。
当然,尽管多个国会选区受到检讨,民联3党也不敢奢望就此而改变朝野关系,实际上,能够有一两个国会选区上诉成功,已经算是非常难得的胜利,真正的变天和步入布城仍然要留待下届大选。
不满选举成绩而提出上诉,只能算是大选的后遗症,并非朝野较劲的课题,真正具有消长影响的课题却是年底便需进行的选区划分。如果大小选区的差距仍然可以无限扩大,显然是有利于国阵,不利于民联3党。前者在小选区扎根颇深,特别是城镇以外的乡区和山区,划得越多它就胜券在握;而后者靠城镇选民崛起和壮大,人多选区少,既有的选区划分早就注定它们赢得到人心,却赢不到足够的选区议席。
要让选区划分体现一人一票的民主精神,那是遥远的事,但是,力求大小选区的差距不要无限扩大,并订出一个差距标准,以便将大选分割出多个相对平均的选区,这却是选举委员会现在就能够做到,而且必须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