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大选时,民联和国阵都提出买车税、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纲,不少人说到“普腾”这个名字,在香港“老一辈”的车迷至今依然有印象,因为早在90年代初,香港有商号引进普腾Saga,可惜香港人明眼一看就知是沿袭自三菱Lancer,犯了香港汽车市场大忌,结果“吃鸡蛋”,一部也没卖出去之余,“笨蛋傻瓜”这个马来西亚华人也叫的别称,也在香港传扬。
自此之后,马来西亚的汽车工业其实仍与香港有往来,不过全都是巴士。1998年香港新机场启用前后,就有Jurucoach Technology配上瑞典Scania底盘打造的巴士。但几年就报废拆毁,品质如何不用多说了。近年就有不少来自吉隆坡的Mtrans及士乃的顺丰客车打造的巴士,总体的口碑不过不失。
大选时两派都有提出要促进马来西亚汽车工业发展,民联就以南韩现代集团作例子和引用资料指南韩汽车工业也是从90年代开始发展,对比马来西亚的情况。以往在香港南韩车的确不是主流,一般人买车很少会想到要买现代、起亚的车,甚至印象中总对南韩车没有信心。但最近几年推出的车款不单使香港人眼前一亮,实际销售情况已上升到“二线”水平,甚至例如H1多用途车更能与“一线”的丰田、日产争一日之长短。
南韩和中国也有保护汽车工业的政策。始终汽车工业能养起不少劳动人口,而且发展上去的过程中是需要不短的时间,政府的保护是有一定需要。但是庇荫造成缺乏求生意志和竞争进步意识,就变成国家的负累。
看看中国的汽车业,欧、日、美投资合作不断进入,但中国并没有像日本在1960–80年代的将技术吸收过来去促进整个工业的发展。例如国有的东风车厂的“风行MPV”仍有三菱Delica Space Gear L400的影子;抄袭、模仿似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生存之道,例如近期因为电动计程车在香港闹得满城风雨的比亚迪,其中一个叫“F3”型号,中国的车主最爱到汽车用品店买丰田Corolla的徽章标志作“改头换面”。出口订单不是去非洲草原,就是到中美洲山区,这些就引证到中国的汽车工业仍没有真正冲出国门,根本就不能说得上有任何发展。
南韩政府也是透过征收高入口税限制汽车入口作保护,但同时向车厂作出投资并鼓励车厂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现代集团到德国开立设计室,或许是重要的一步,但没有文明政治制度形成的开放气氛,我认为根本没法让南韩人的积极态度得到发挥。
看著日本、欧洲牌子在马来西亚仍大行其道,特别是东盟地区装配的型号,普腾的情况实不用我多说了。虽然贵为英国莲花车厂成员,但莲花有名的轻量化车身技术,普腾到底吸收了多少?抑或是像目前莲花的最终控股的中国汽车业经营者一样──既然有销售有业绩,何须花精神去发展。或许政治制度形成的社会气氛,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