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最近上映的占士邦电影《智破天凶城》被某权威媒体评为“近来最好看的一部007电影”,甚至还和伦敦奥运一块被举为今年英国文化软实力超越美国的“成功例证”,然我却觉得媒体有点“扯”了。这部片不是不好看,但也没能令人有什么惊喜,毕竟类似的情节、桥段、动作、思想内涵等,不少电影早已呈现过了,即使不苛求新鲜,惟它也仅属拍得中规中矩(我反倒更欣赏稍早前的《福尔摩斯:诡影游戏》)。
不管怎样,英国的文化软实力,单以市面上所谓“外语片”几乎尽是讲英语(包括所谓“美语”)而言,就足以证明了,恐怕没多少人敢对此质疑分毫。美国虽属另一国家,惟实际上对于英语非母语者来说,英美于文化上可谓一脉相承,区别不大(加拿大、澳洲、纽西兰等亦复如是)。不少社会就算非以英语为母语,但其中上阶级也普遍使用英语,如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菲律宾、肯尼亚、南非、新加坡,乃至我国。
老实说,在中文系教书,我也偶尔会直接使用英文素材,除了方便,也因较好的翻译文本也不易找到。好在现今的学生基本上对英文也不太陌生,这或因新媒体蓬勃的关系吧。我同意某些观察家认为今天的华校生已更频密地接触中文流行文化产品,不像早几代人那样无选择地必须接触英文流行文化产品的说法,但若说他们的语言接触面已更狭窄,恐怕不尽然。至少在大专生层面,英文还是相当普遍且实际的,反倒部分人的华文已开始严重“滑坡”。
就算于大学中文系之教职员和研究员而言,由于我国高等院校越来越“与国际接轨”,英文的相干性也开始蹿升,对中英双语文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逼得不少教师和学者真的有点无所适从。如我这一代于“国语化”时期受教育的国立大专生,又没留过洋,英文造诣本来就很有限,而今要转以英文进行教学、研究或学术交流,难度非常高,稍迟钝和落后,就可能沦为转型巨轮下的牺牲品。
总之,说到英国的文化软实力,从娱乐界到学术界,大家均感受甚深。之所以,长远而言,我向来对国人的英文使用不太具危机感,反倒华文的前景更令人担忧。虽某些人总爱说中国崛起会带旺中文,然实际上从当今中国人猛学英文的情况来看,恐怕中文未崛起前,英文的权威已攀上另一高峰。伟哉——英国的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