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丹需要独中。从1990年开始,关丹的华教界就提出复办关丹的中华独中的诉求。大家等了20年,经过520的大集会,经历“历史协议”、“教育法令及政策”种种波折与猜疑下,关丹中华独中的批文终于得到批准。
关丹独中成功获得批准,对华社来说是一个突破,也可说是大选前的恩物。它是采用吉隆坡中华独中的模式办学,包括实施“双轨制”,即统考和大马文凭考试平行,必修和必考。新独中的马来文名,为Sekolah Menengah Chong Hwa Kuantan,中文名应为“关丹中华中学”,是一所私立教育机构。
关丹中华中学获得批准固然可喜,但董总领导为了维护独中的权益,为了避免独中的办学原则变质,坚持要求公布批文细则了解详情。董总主席叶新田在昔加末申办华中分校和平请愿大会上致词时说:“因为一所华文独立中学是拥有自主权的学校,其办学方针,包括考试是由董事部决定的,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接受教育部为了贯彻单元化教育政策,而强制规定华文独中学生必须报考政府的考试,作为批准办校的条件”,“如果接受有关条件,形同放弃华文独立中学的自主权和特征,把现有60所独中和未来可能开办的华文独中,置于再度被改制的危险处境。”
在殖民地时代,马来亚联邦政府为了巩固政权,要消灭华文,建立统一的“国民学校”。除了英文之外,仅容许学习一个东方语文,即巫文。他们利用有限的金钱,在方言学校插进“国民班”,并使后者慢慢地增加以代替方言班,以便成功地实现“国民学校”的计划。
这里所谓的国民班,其实便是在原有的华文学校中,选取优秀学生另组成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文的计划。这些特殊的优秀生班级当然会受到特别待遇,在毕业后也一定会受到殖民地政府的青睐而前途无量。许多华小的子弟被送进国民班就读原因也在于此。
目前我国的教育政策也是因循殖民地教育政策而进行单元教育政策。1962年,许多中学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华教受到严重的摧残而差点灭亡,幸得在复兴运动中,起死回生。独中能有今日的成就是靠大家团结争取。
40年过去了,华教也因为世界局势的转变,不再以维护华教的生存而斗争。今天双语的教育政策也已形成,华教也随著国内外的需求而改变。我们可以调查现有的独中办学制度,基本上可分三类,即注重统考的“单轨制”、强制兼考统考及政府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的“双轨制”,以及以统考为主,政府考试为辅的“非典型双轨制”。这些转变也使到独中受到极大的冲击。60间独中的办学也因地制宜,各办各的。
我认为改变是自然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华教办学的大原则必需保存。根据我所了解,有许多独中已经变质,而与国中无异。听说吉隆坡有一所女名校,只上5节的华文课,由初二三起念马来文的史地,学生必须考SPM,否则不录取。它俨然已与国中制度一样。我相信全国并不止此一家。这些默默的改变,是华教的警钟。
今天关丹独中的开办是以吉隆坡中华独中为蓝本。吉隆坡中华招收的都是优越生,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可以承受多语教育的压力,但关丹的独中似乎不能,将来可能制造出许多“逃学威龙”。这样培养下一代反而变成害了下一代。要是他们可以承受读书压力,但办的却是国中模式而不是独中的模式,为什么我们要花3千多万元去建一所国中模式的独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