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对某些文化遗产有强烈的兴趣,期望能一探究竟却苦于旅费不足。如今,在科技的帮助下,历史古迹已经能从原有地被“复制”,并带到世界各地展出,让大家一饱眼福。

早前,双威大学举办了一场名为“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PureLand-Inside the Mogao Grottoes at Dunhuang)的展览,将拥有“千佛洞”美称的莫高窟第220窟搬到大马。走进展厅,只见黑色纸板围绕成一个正方形的空间,除了入口正前方的黑纸板绘有佛像图案,其他几面“墙壁”皆是一片黑。

在我东张西望,希望能看出一点端倪时,展厅负责人将平板电脑交给我,让我用平板电脑前去“探索”。拿著平板电脑再次走入展厅,四周都变得不一样,只要平板电脑扫过的位置,就会出现窟在这个位置原貌,甚至连窟顶的图案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走在“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展厅中,无论走到哪一个角落,只要平板电脑还在感应摄像头的感应范围内,便能看见窟内的场景。
走在“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展厅中,无论走到哪一个角落,只要平板电脑还在感应摄像头的感应范围内,便能看见窟内的场景。

“我们期望能以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扩展感知与互动中心主任莎拉肯德丁(Sarah Kenderdine)教授表示,现今的科技可以给人们一种全新体验,即便没有亲临现场,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也能在展览上看到几近真实的历史遗迹。“我们尽可能将最高的相似度呈现出来,还原其原貌。”

技术整合 还原面貌

早前,敦煌研究院及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邀请莎拉与团队到莫高窟协助他们进行资料采集,并以各种不同方式呈现出来。“当时是由他们(敦煌工作人员)进行扫描,我们则进行后制。”她透露,整个古迹再呈现工作需要经过3大步骤,那就是扫描、拍摄、技术整合。

“这不仅能人们有更多机会接触文化, 还能趁机教育他们。”透过扩增实境重现遗迹,莎拉期望能让人们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这不仅能人们有更多机会接触文化, 还能趁机教育他们。”透过扩增实境重现遗迹,莎拉期望能让人们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一批工作人员会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窟内镭射扫描,另一批工作人员则会尽可能拍摄更多的照片。之后,莎拉与团队则会将所拍摄的照片植入镭射扫描出来的架构,并且尽可能还原颜色。她指出,莫高窟有492窟,而每个窟内的佛像及墙上的雕刻都曾经上过颜色,只是因年代久远而慢慢褪色了。“我们会用系统做分析,找出与扫描档案中最相近的颜色,再植入颜色。”展览中所看到色彩斑斓的莫高窟,便是经过后制之后所还原的面貌。

扫描+后制 历史遗迹数码存档

走在“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展厅中,无论走到哪一个角落,只要平板电脑还在感应摄像头的感应范围内,便能看见窟内的场景。
走在“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展厅中,无论走到哪一个角落,只要平板电脑还在感应摄像头的感应范围内,便能看见窟内的场景。

一直以来出土文物或历史古迹都会受环境温度、湿度所影响,导致氧化;而游客的到访也是加速氧化过程的一大要素。为了保护历史遗迹,许多古迹地已被当地政府限制参访人数,甚至被关闭,谢绝观光。身为考古学家,莎拉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保护古迹的同时,又能让人们知道它的过去?”扩增实境技术的出现,让她与团队找到了重现古迹的新方式。她笑说,当年从事海洋考古时,导师就曾经要求她学会使用扫描器、3D图像组织等技术,没想到如今可以派上用场,助她完成许多遗迹保护项目。

保护项目所需时间因古迹地点及其尺寸而异,“好比此次展出的莫高窟第220窟,单是镭射扫描与拍摄便花了3个月,后制则花上整整一年。”莎拉指出,只要完成后制,就能随意改变展出方式,如平板电脑、虚拟实景眼镜、360度展示等。

mARChive是维多利亚博物馆的一个新界面,它能收藏高达1 0万个文化数据纪录。它是一个360度3D屏幕显示体验,参访者走进这个空间后便会被这些数据纪录“包围”,增添真实感。
mARChive是维多利亚博物馆的一个新界面,它能收藏高达1 0万个文化数据纪录。它是一个360度3D屏幕显示体验,参访者走进这个空间后便会被这些数据纪录“包围”,增添真实感。

利用扩增实境重现古迹,有人质疑这个方式会否本末倒置?莎拉表示,以这个技术重新展现的古迹中,有许多已不再开放观光,如此次展出的莫高窟第220窟便是其一,它同时也是莫高窟重要的初唐洞窟之一。

1943年,有关单位将第220窟表层宋代壁画剥离后,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初唐壁画,并在东壁和北壁发现两个贞观十六年(642年)的墨书题记,为壁画提供了确凿的断代依据。如此有价值的遗迹能重新展现于世人眼前,是难能可贵的。“否则,你将可能永远都看不见这个窟。”她接著说,“有些人告诉我,看了这些展览使他们有强烈的欲望前去参访。我不排除更多游客会因此而亲临古迹地,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引进“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展览的双威大学艺术系院长,哈洛思怀兹(Harold Thwaites)教授认为,扩增实境和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VR)技术不仅是古迹保护趋势,也是科技和艺术的未来走向,他计划将此技术列为艺术系其中一门课。莎拉表示,当科技产品变得垂手可得,科技的运用也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哈洛接著补充,“往后的艺术作品,甚至是画展都可以用这个技术去呈现。”现今社会人手一机,往后再办类似的展览时,便能摒弃夹带红外线感应器的平板电脑,只需下载应用程式便能用自家手机观看展览。

印度孟买威尔士王子博物馆(Prince of Wales Museum)的“Look Up Mumbai”是其中一种扩增实境呈现方式。人们在进入某个空间后,会围成圆形躺下,然后观看内置在屋顶里的遗迹风貌。
印度孟买威尔士王子博物馆(Prince of Wales Museum)的“Look Up Mumbai”是其中一种扩增实境呈现方式。人们在进入某个空间后,会围成圆形躺下,然后观看内置在屋顶里的遗迹风貌。

赶上“饥饿”年代

为了增添展览的趣味性与资讯性,这项展览的特定图案被设置了某些功能:每20秒便会出现变化,被重新“上色”的佛像,且在定位20秒后便会以3D方式冒出,呈现音乐或舞蹈的图像。如此参访者可以在欣赏莫高窟时,同时了解那个年代的舞蹈、乐器及其他文化。莎拉指出,沉闷的展示早已不适合现代人,多样性才是现今的趋势,“我们活在一个渴望新体验、新资讯的‘饥饿’年代。”

戴上科技装备 展开文化之旅

扩增实境技术的发展给文化遗产的数码化保护提供了更多元的应用手段,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一些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经典的案例。

1.旧金山博物馆 兵马俑展

该展览通过扩增实境应用程式,帮助博物馆进行兵马俑的背景知识传播,达到教育观众的效果。博物馆的展示手法与时俱进,从最传统的静态陈列、面板图片、影片播放,到强调动手操作、观众参与,如今进入数码多媒体、人机互动的阶段。这种演进除了拜科技进步之赐,其背后所展现的真正意义正代表现代的博物馆越来越重视观众的认同。扩增实境使得用户同时在虚拟和现实的层面进行互动,博物馆的巨大信息并不被全然舍弃,而是被恰如其分地利用和引导。

哈洛思怀兹认为扩增实境和虚拟实境将会是未来艺术及文化遗产保护的趋势, 未来他计划将这两门课程纳入双威大学艺术系。
哈洛思怀兹认为扩增实境和虚拟实境将会是未来艺术及文化遗产保护的趋势, 未来他计划将这两门课程纳入双威大学艺术系。

2.欧盟 Archeoguide项目

Archeoguide是由欧盟资助的创新传感技术(IST)项目,目的是为文化网站访客提供个性化的电子指南和旅游助手。该系统根据用户在文化网站中的位置和方向,提供现场导览、扩增实境等方式重建古代遗迹,并通过图像渲染,使游客可以在现场看到古迹复原的效果。

3.日本 Time Trip View

由日本Kinki Nippon Tourist旅游公司所开发智能眼镜“S mart Tourism”,可以让人们实现“穿越之旅”。当游客戴上这副眼镜之后,便可立刻被“传送”回过去,让他们看到已经不复存在的历史建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凶嫌疑针对“暴走团”噪音骚扰 珠海多区禁广场舞

阅读全文

出游翻船4家人落海全亡 爸让13岁儿躲保冷箱中活命

阅读全文

李子柒停更3年曝新计划 传改名维护个人品牌

阅读全文

令吉续雪崩式贬值! 兑美元再改写3月新低

阅读全文

西西里洪灾 车冲出大海

阅读全文

撤网捕石甲 鳄鱼误入网送命

阅读全文

皮影戏变身

教育

即将在年杪上映的《星际大战:侠盗一号》(Star Wars:Rogue One)相信是许多星战迷所期待的,而许多相关周边...

阅读全文

古文具说时代故事

教育

文字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古知今,并将文化思想流传后世。不论时代怎么改变,有一群人仍守著传统工艺的制墨厂与铸字行,亦或是搜罗...

阅读全文

舞动希望

教育

旋转,跳跃,弯腰,垫脚…除了语言,肢体动作也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She Moves Me全女班舞者希望籍由肢体的...

阅读全文

老地方艺术苏醒

教育

提起冼都(Sentul),许多人立马就想起了火车站。然而,这个曾为大马其中一个历史见证的地点,即将重建。在它重建之前,发...

阅读全文

街头盛放的艺术

教育

小时候,很多人喜欢趁著老师不注意,偷偷在桌子上涂鸦,或是写字,或是画画,许多人的艺术天分就是从这里慢慢“培养”起来。“在...

阅读全文

吉他弹动古典乐

教育

“音乐节”这类音乐活动在本地并不常见,以古典乐为主的音乐节更是少之又少。为了带动古典吉他乐在大马的风气,泰雷嘉吉他学院(...

阅读全文

走进新石器古迹

教育

保存古迹,刻不容缓;从斑驳的遗迹中,拼凑从前的记忆,更不容易。唯有努力保存古迹,才能保有文化的独特性,为文化永续保存尽一...

阅读全文

回收灯泡特工队

教育

“棕色放玻璃;蓝色放纸张;橙色放塑胶、铝和钢管…”小时候,这朗朗上口的广告词总是萦绕在耳边。唱了十多年后,我们知道该怎么...

阅读全文

买衣送衣行善举

教育

近期到纪伊国屋(Kinokuniya)或汉姆利玩具店(Hamleys)都可看到为慈善而做的CHALKapella。刚开始...

阅读全文

走入大马甘榜

教育

身处多元文化的国家的我们,总能在课本上学习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性及文化,但你曾深入去了解吗?位于雪兰莪北部的一座小农村,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