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传统习俗一箩筐,虽然繁复,却也有趣。在社会现代化的趋势下,你家的习俗与传统,又剩下多少呢?
“我知道这些文化在本地来说是很少见的。”本地华人的祖辈都是从中国南下,来到南洋落地生根,遵循的传统也十分相似。然而,随著时代的变迁,传统也渐渐地流失,在这当儿,还有这么一家人遵循著“传统”,在节庆时穿上汉装庆祝。
说到华裔民族服装,许多人都会认为是马褂与旗袍,“但那是满人的服装,我们汉人(即华人)的服装其实是汉装。”何鑫豪一家在4年前开始穿上民族服装庆新年,其中的主因是他与太太都是汉文化发烧友,“我和我太太都非常热爱汉文化,而我岳母也对我们追溯传统表示支持。我岳母也愿意在节庆的时候穿上汉装,与我们一起遵循传统。”
“从小,我就会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一边思考为什么剧中的人物穿的同是古装却不同款式。”一直到中学期间,他加入醒狮团队,因表演需求而对汉服有所接触;尔后更因看到中国媒体对穿汉服的中国人做出的报导后,才真正开启他与汉装、汉文化之间的联系。
在真正了解汉装背后的文化与意义后,何鑫豪开始接受与推广汉装。每逢佳节,他与妻子便会在家中穿上汉装度过。后来,就连哥哥也加入其中。“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虽然传统服饰是我们的根源,但来到我们这一辈,也算是‘新东西’了。”然而,对家中两老而言,穿上汉装拜年实属怪异,因此刚开始的时候,两老并不愿意。“在我们告诉他们这些服装背后的意义与历史的追溯后,他们才慢慢地愿意接受。汉装的推广与传承,在这个年代,还是需要点时间。”
现有道袍是汉装之一
随著文化的推广,已经开始有人慢慢地对汉装有所了解,但知道与行动永远都是两码事。许多人并不愿意为了追寻传统而打破现在“平静的生活”,成为外人眼中的“怪人”,但在何鑫豪看来,这些东西其实一直存在著,只是没有人将之发扬光大而已。“好像和尚和道士的服装,就是当年流传下来的汉人服饰。”他笑说,从来没人觉得这些服饰奇怪,“所以我们潜意识里还是接受这样的服饰的。”
当然,何鑫豪也曾被他人质问:“汉服是汉人的根源,那你怎么确定你自己是汉人?”他笑说,要确认自己是汉人有几个简单的小方法,其中一个便是族谱。“如果你家有族谱,就能追溯你的根源啦!”他表示,自己家中有祖辈由中国南迁时带下来的族谱,而族谱上清楚地记载著几代人的搬迁与结合,因此能够清楚地知晓自己就是汉人。
行跪礼向长辈拜年
“我们家里比一般人来得‘传统’。”何鑫豪家中拜年的习俗不少,“一般上我们需要下跪向长辈拜年。”“下跪”在许多现代家庭已经销声匿迹,但在何鑫豪的家中却是年年都少不了的举动。“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拜者必须屈膝跪地,代表晚辈对亲长最高的敬意与谢意。
“我们一般会手拿4粒柑,向长辈下跪拜年,并说一些吉利话,”之后,长辈会交回两粒柑于晚辈,并说上一些祝福的话,有礼尚往来的意思。
向兄长拜年,同样需要下跪说些祝贺语,但手上的柑的数量则减为两粒。
在拜年仪式开始之前,家中所有的媳妇都需要向家婆敬茶。每年新年,媳妇都需要先下跪向家中长辈敬茶,再与丈夫一起向双亲拜年。“到其他亲戚家中拜年时,所有的媳妇都需要向女性长辈敬茶。譬如到大伯娘的家,所有的媳妇包括我的母亲,都需要依照辈份顺序向大伯娘下跪、敬茶,之后才开始拜年。”
何鑫豪透露,媳妇之间依照顺序敬茶,就表示向每一家的长辈问好,而每一个媳妇就代表了一个家庭。
吃开年饭要看时辰
华人在农历新年有许多的习俗与禁忌,而且“各处乡村各处例”,不同的籍贯又各不相同。好比广东人,就会将年初二称之为“开年”。开年,顾名思义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可以把新年的所有禁忌解除,可以做任何事,包括宰杀牲蓄、打扫等。
除了敬茶与拜年的仪式,身为广东人,何鑫豪家中也保留了吃“开年饭”的习俗。“开年饭是什么?”他笑说,现今年轻一辈已经不晓得这是什么习俗了。开年饭,代表著开荤或开工的意思。依照习俗,年初一为吃斋日,而年初二才是新一年的第一餐荤食。一般来说,开年饭的菜肴都会有鱼有肉,而何鑫豪家里一般都会准备白斩鸡、烧肉、明虾、大鱼等,以寓意吉祥的菜色为新一年取个“好彩头”。
“我曾经在凌晨5时起床吃开年饭。”开年饭的时间不定,每年皆需依照通胜上的吉时来准备。有些人觉得这样的习俗非常累人,“我觉得我们身为孩子的已经非常轻松了,只是需要负责吃而已。开年饭一般都是妈妈从凌晨开始准备、烹煮,一直到吃饭前,准备祭祖的时候才会叫醒我们。”除了何鑫豪一家,他父母双方的亲戚同样保持著吃开年饭的习俗,“这个习俗是由我祖母与外婆传下来的,而我的亲戚们也觉得应该这么做。”
新一年的开年饭不仅可以与家人一起吃,也可与朋友或是同事一起吃。开年饭也寓意开工大吉,因此好些较为遵循传统的公司也会在初二的吉时聚餐,吃开年的第一餐饭,期望新一年,公司营运顺利。
新年限定 糖水面线
在许多传统与习俗流失的当儿,也还有一些人愿意将祖辈的传统继续传承下来。来自雪州丹绒士拔的陈黎晋每年新年都会吃糖水面线,而这款传统食物其实是他外婆传承下来的传统。“外公是福建诏安三都人,从中国南下的时候,外婆也带来了婆家的习俗与传统,而糖水面线便是其中之一。”
原本,糖水面线只是在将糖放入水中滚一滚,再加入已煮熟的面线即可。外婆逝世后,煮糖水面线的重任落在舅妈手上,而她也将糖水面线丰富化了。她会在糖水中加入红枣、龙眼、白木耳、白果等食材,再拌面线一起吃,借此寓意生活甜蜜如意。
每年都会吃的糖水面线,却是新年食品中让他最印象深刻的。儿时吃这道菜的时候,陈黎晋宗觉得特别怪异,“面线应该配咸肉汤才对。”然而,在现今这个年代,肉干、年饼等新年食品已经不是新年时期限时售卖的年货,早已降低他对这些新年食品的期待感;而简单清甜的糖水面线一年只会出现一次,就此成为他心中的牵挂。
汉装发展简史
在汉代,中国的佛教和道士穿的服饰,除了一些特殊宗教服饰如袈裟和法服外,与一般人无二。到了唐代,和尚与道士基本不变,而世俗的服装则有了变化,但大礼服依然保持不变。当然这时和汉代相比,服饰结构上会有少许变化或进步。
宋代开始,因为释道盛行,人们开始仿僧道服饰。到了元代,由于蒙古人把汉人列为低等人,汉人的服饰就显得简陋随意。明朝时期,服饰基本一样,但因受蒙古人统治接近100年,服饰的设计上有些影响,所以朱元璋开始有“恢复汉唐服制”的政策。在明代以前,汉人服饰以腰带固定,而明代时期则转为用小系带,并增加了纽扣的设计及竖领女装。满清入关后,汉人一律改穿满人服饰,剃发、打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