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屋》对现代年轻人来说,或许是一间售卖意大利美食的餐厅,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它是一本只要揣在怀里就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文杂志,惟在跨入千禧年前“严重脱期”(庄若不愿说它停刊)。
关于全盛时期可卖整万本的《椰子屋》即将复刊的传闻至少传了10年,而今它似乎即将成为事实。
庄:庄若,《椰子屋》创刊人
记得2014年受访,谈到计划让《椰子屋》再版,当时你说那会是“永远跟不上时代的快乐文化志”,其实自1999年“严重脱期”,这么多年后复刊,你是否真的担心它跟不上时代?抑或《椰子屋》纯粹只是卖情怀,曾经被它喂养的人买单就好,是不是吸引新读者并不重要?
庄:那句话是我开玩笑的,“永远跟不上时代”其实是指“不跟潮流”。我们只介绍好东西,不管古今中外。老读者自然知道我们的门槛与要求,当然也要有新读者,希望他们也会读得愉快。不过,这回出的不是“复刊号”,是“纪念号”,也就是新旧读者、作者、编者的一次文字大集合联谊会,这两本纪念号成功了,我才考虑复刊,所以版本、价钱都是复刊会用的版本。
所谓80、90年代各一本,但全新文章,指的什么呢?是长大了的以前那些年轻人的投稿吗?
庄:我会把80年代、90年代的每一本《椰子屋》细说从头,一一介绍、导读,邀请老作者、编者写感言,同时邀请专人写80年代、90年代的文化,流行、电影、音乐现象;也会容纳《椰子屋》本来就有的书籍、电影、音乐、文学、艺术等相关的文章。所有文章都是新写的,不是旧稿。
内容和设计包装等会配合时代的变化吗?还是说反倒要有“怀旧”的元素?已经开始编辑了吗?你一脚踢还是…?
庄:内容和设计绝对是《椰子屋》特有的,跟以往一样,A4大小,不同的是96页,而且全彩色书钉(以前是骑马钉)。不是一脚踢,我们有自己的班底,不过我拿最大的主意,就像过往每一本《椰子屋》。
你在面子书说:“不预购,怎能说你是真的喜欢椰子屋呢?”所以说到底,用金钱来支持才是最有力的支持,对吧?现在很多杂志办不下去,就是因为我们有太多免费的管道获取资讯,你觉得《椰子屋》这次再版,真能突破这个现实、这种困境吗?
庄:我提倡预购,是认为这样才是突破纸版书籍困境的方式;就像做了菜,没人来吃,丢掉就浪费。宁可订多少印多少,不浪费。如果这样的方式成功了,下回就可以继续沿用,复刊或出版我个人的单行本。
一本售价20令吉,你从中获多少利?当年是一股冲劲在各方面条件都匮乏的情况下,做出一本影响一代人的杂志,那现在有了年纪,也有了经济能力,做杂志是不是反倒成了一种回馈读者的动作,获利或是亏损并不重要?
庄:重要的是不亏损,获利与否,的确不太重要。不亏损才有另一本继续出版下去。所以已包邮费,一本20令吉是合理的定价。
目前有多少人预购?80年代还是90年代版比较多?这次之后,《椰子屋》杂志还会再办下去吗?
庄:目前大约有400本,都是两本一套(80和90年代)40令吉一起订的。以目前的反应看来,《椰子屋》再版会是定局。这两本“纪念号”就像30年前,“创刊号”未出版前的5本“椰子屋系列”是前哨站。
如有兴趣订购,可通过以下方式询问详情:
邮址:jrock.ch@gmail.com
私讯0102316908(若选择拨电,请在下午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