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承父业,不仅是要坚守爸爸走过的路;其实,也能将这份事业发扬光大,扩展事业版图,将原本的老字号或老招牌,进一步提升并打造成为著名品牌。来到巴生谷一带,提到大马福建人最著名的美食,非炭炒福建面莫属。黑黑的炒面,看在许多外国人眼里,或许会有点“可怕”,但吃了之后却滋味无穷,而且唇齿留香,这就是大马著名的炒福建面。
大马著名炭炒福建面“金莲记”第4代传人李贤鹏,在接受《东方日报》的“大马优品”专访时,与记者畅谈如何将拥有89年口碑的“金莲记”,从茨厂街走向国际。
“金莲记”于1927年,由王金莲一手创办,从一个卖“竹压粗黄面”的小档口,“炒得”街知巷闻,再经一代传一代,发展至今拥有超过15间分行的大马炭炒福建面专卖店。
李贤鹏说,金莲记在全马共开设了11间分行,今年内会再开3间分行,数年前在中国北京也开设一间分行,终于完成了父亲李庆进的愿望,把福建面带回中国。
他说,吃过福建面的人,都知道这碟“黑黑的面”主要酱料是黑酱油,再配上猪油渣和其他配料,用炭烧的火候炒出来。
“不过,经过多年前的文化大革命后,现在的中国已没有黑酱油了,父亲一直想把黑酱油带回给祖国,让现在的中国人知道,大马的炭炒福建面主要材料,是出自于中国。”
“同时,我们计划在日本和印尼开设分店,把大马炭炒福建面打造成一个国际品牌,扬名海外。”
他说,日本乌冬面的口感和福建面相似,日本饮食文化也少不了酱料的搭配,金莲记目前正与日本进行商讨,如无意外,未来大马炭炒福建面,将进军日本市场。
“除了把福建面迈向国际,金莲记也乐意与全世界爱吃福建面人士,分享如何能亲手炒出一碟好吃的福建面。”
研发专用黑酱油
他表示,许多外国游客来到吉隆坡,都会特地到茨场街品尝金莲记福建面,许多游客吃国也赞不绝口,甚至有顾客要求“打包”福建面回国冷藏,想吃的时候才从冰箱内取出弄热后再食用。
他说,以上的举动令金莲记非常感动,也了解到福建面在市场上的“需求”。因此,金莲记已自行研发和出产“福建面专用黑酱油”,预料年杪会正式面世。
他说,一般外国游客来马,都会购买椰子糖、榴莲糕或其他土产,金莲记希望把福建面也打造成一个土产,让外国人想起我国,就会买一瓶“福建面专用黑酱油”回国,亲手炒出福建面。
“配合黑酱油的面世,金莲记也录制了烹煮福建面的影片,之后会发布在网上与大众分享如何炒出一碟香喷喷的大马福建面。”
祖传4代 坚持用炭火煮炒
金莲记第3代传人李庆进说,金莲记创办人王金莲是其外公,第2代传人是父亲李金德,而他在19岁那年放弃到国外念书,留下来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为第3代传人。
他说,第一间金莲记坐落在金马路,就是目前益记餐厅后方的小巷。当时,祖父从中国福建南下“马来亚”,然后开设自制家乡“竹压黄粗面”以煮面及卤面方式烹调贩售。
“后来,因南洋气候及不同籍贯顾客的口味要求,祖父大胆加进黑酱油、猪油渣等食材来增香调味,并且将面汤收干,炒成侬稠半湿和乌黑喷香的面食,再配上马来风味的参巴马来盏,成了现今的福建面。”
他说,吉隆坡茨厂街的金莲记是第2间分行,招牌取名为“王金莲记”,一直到1994年,他在茨厂街开设第3间分行,就是提升为专卖店的“金莲记福建面食馆”,吸引更多年轻顾客和游客前来光顾。
“直到今天,金莲记的传人,都会承继王金莲对以炭火来煮炒福建面的坚持,因为炭火是生火,生火才能炒出福建面独特的浓香及微焦味。”
准备到煮炒有程序
金莲记第4代传人李贤鹏说,炭火煮炒虽是较为费时,但是,金莲记的特色就是以炭炒闻名,而配合现代人的步伐,所有分店从下订单、食材准备、酱料搭配到煮炒,都拥有一套标准作业程序。
“确保顾客不会等太久,也一样能吃到传统炭炒福建面,这是金莲记一路走来的坚持。”
金莲记分行包括在乐天广场的十号胡同、VivaHome广场、何清园广场、蕉赖11英里永旺霸级市场、双威金字塔购物广场、中国珠江新城、The Garden购物广场、马六甲The Shore购物广场、士拉央STAR CITY购物广场(年杪开张)及Sunway velocity购物广场(年杪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