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2015年,华人农历新年又要来临,传统上,在农历新年期间,大家都会互相送礼拜年,以表达感恩及敬意。
在送礼时,大家都会关注礼品的价值及实用性,有者认为价格昂贵的礼品显得比较体面,有者则认为礼品价格不是重点,最重要是实用及对长辈的心意。
但华人新年送礼这项传统,在长辈和年轻一代两代人眼里,是否存著一样的价值观?加之现今经济不景气,在能省则省的情况下,大家对“佳节送礼”这件事的看法会否因应情况而有所改变呢?
本期《东方热话》邀请了一对母子李雪英及石国兴,探讨他们对送礼的价值观及定义。
李雪英(52岁)指出,送礼对她而言,必须要视节日而定。她说,华人对特别的节日有特别的情感,尤其是农历新年。
她说,送礼对她的定义是一种礼貌或礼仪,代表著我们对长辈的孝顺及对友人的尊重,也希望人们收到礼品后会很开心。
她也说,其实部分人根本不注重礼品是否贵重,他们更重视年轻人的心意。
她指出,除了送礼予亲戚,她也会送礼给友人,但必须胥视与该友人的交情,如果友人的家里有长辈,一般上她都会送礼。
她举例,如果友人家里的长辈喜欢吃腊味,在农历新年到来期间,她都会送上腊味给这些长辈。
对长辈表达感恩
她说,如果友人的孩子向她询问意见,她都会毫不吝啬地给予孩子意见,建议孩子购买最适合的礼品给长辈,希望礼物对长辈而言真的有用,避免出现浪费的情况。
李雪英也表示,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送礼给长辈,是代表著一种对长辈的感恩。
身为儿子的石国兴(28岁)也认为,送礼是孝顺之意,能够让长辈感到开心,是对长辈的一份心意。
惟他指出,送礼对每个年轻人的定义不同,有些人觉得需要,却有些人觉得不需要,虽然送礼不是必须动作,但个人认为能送礼给长辈是最好。
他说,每逢佳节时他会送礼给家里的长辈及岳父岳母,惟却没有送礼给朋友的习惯。
他指出,年轻人不会在农历新年期间送礼给自己的朋友,因为年轻人间没有彼此送礼的文化,除非是生意上的伙伴或顾客才会送礼,或是朋友生日时候才会送礼物。
他说,就算是亲戚也不会送礼,这可能是彼此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除非知道某位长辈有特别需要,他才会特别送礼品给该长辈。
他补充,同辈好友在农历新年期间也是出来一起聚会喝茶,最多也只是请朋友吃饭。
丰俭由人 新年不得无“礼”
2016年预计是经济萧条的一年,基于经济压力,许多人选择能省则省,礼物也会减少,两母子又怎么看待此事?
对于此,李雪英表示,在她看来,华人农历新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送礼是必须的,因此不会因经济萧条而减少送礼。
她说,本身仍然会送礼,但还是会依据本身的经济能力,如果条件许可,她就给比较丰富的礼品,反之,送的礼品就不会那么丰厚。
对于已经结婚生子的石国兴而言,他指出,本身是个传统华人,在农历新年,他仍然会坚持送最好的礼品给家人。
他说,至于那些没有很亲密的亲友,他还是会送礼,只是会选择价格较便宜的礼篮。但如今百物高涨,所谓价格较便宜的礼篮,其实也已经不再像以往般便宜。
给红包送食材 考量个人需求
石国兴指出,在新年送礼时,都会视对方的需要而决定购买什么礼物。
他坦言,年轻人不会像长辈一般,对送礼食材如冬菇、腊肠等有深入研究和了解,因此一般上都会送礼篮,因为礼篮里的食物种类多元化,谁都可以食用。
他说,今年他可能选择更实惠的方式,不买任何礼品给予家里长辈,反之会以红包取代。
他解释,家里什么都不缺,有时不知道该送什么东西给长辈,不过家里每年都会吃团圆饭,因此认为给长辈红包是最直接的方式,让他们用这些现金购买食材等物品,这样显得更加务实。
他补充,至于自己的岳父岳母,他不会直接给现金红包,他还是依照惯例,购买较名贵的礼篮送给他们,因为这显得比较得体。
李雪英表示,她送礼时会视对方的需要而送礼,如果她知道送礼对象的家庭没有烹饪的习惯,一般上不会送上食材,反而会挑选补品或水果等赠送该家庭
她说,她都会比较花心思去挑礼品给长辈,考虑到长辈的需求,如果遇到不缺东西的长辈,一般上都会给予红包。
她补充,至于年轻人,她都会给红包,这样比较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