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或宴会,你是否会准时到达现场?
宴会是因习俗或社交礼仪需要而举行的宴饮聚会,通常用以祝贺、感谢、欢迎或者欢送。不论宴会或是活动,大马民众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坏习惯 ——惯性迟到。
这种迟到习惯,往往给主办方或是宾客带来了诸多不便,导致宴会迟开始,也迟结束。
由《东方日报》与本地电台《988》合作展开的《8方民意:宴会礼仪你知多少?》的民意调查发现,83.3%的受访民众认为,我国最常见的宴会陋习就是习惯性迟到,另外有81.2%认为是不准时开席或者散会;74.3%认为台上讲话、台下吵杂。
此外,我国常见的宴会陋习还包括致词者的致词内容冗长乏味(59.3%);宴会的音响声量过大,影响了交流(54.2%);其他陋习也包括则是不用公筷母匙(52.4%)及四处吆喝打招呼(32.1%)等等。
参与民调的人士认为,可纠正华社的宴会陋习的方法,排行第一的是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思想和社交习惯(84.5%);第二,活动或宴会主办方实践正确礼仪,树立好榜样(80%);第三,晚宴结束时间到,节目就算还在进行中也一起离席,让主办方知道抓紧时间的重要性(25.4%);第四,宴会或活动不提供酒,避免醉酒后的吵闹声(2.25%)。
民众也提供其他建议,如在入口处注明规则、嘉宾应提倡及遵守礼仪、使用场地超时就罚钱等等的建议。
通常,华社在宴会上都有不少的嘉宾致词,而民调显示,超过一半的民众给华社的致词仪式差评,其中认为致词仪式冗长乏味的民众占了最多数(37.2%);27.5%的民众则认为致词仪式只是“为说而为”。但是,仍有一部分的民众给予好评,其中19.2%的民众认为致词仪式精简扼要,7.9%的民众认为致词言之有物,而剩下的8.2%的民众则表示不确定。
“光盘行动”是近来崛起的运动,倡导厉行节约,带动大家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当你吃得很饱了,但盘子中仍有食物,你是否会打包带回家呢?超过一半的民众(57.5%)表示,他们不会在活动或宴会结束后打包吃不完的食物,而经常打包的民众只占了4.7%,其馀的37.8%的民众则是偶尔会打包吃不完的食物。
现今的社会多数趋向“公筷母匙”的用餐礼仪,保持卫生的同时,也防止通过唾液传染的疾病。接受民调的民众,大部分(69.2%)在宴会都有使用公筷母匙的习惯;14.3%的民众偶尔会使用公筷母匙;而13.7%的民众会视情况而决定是否使用;只有2.3%的民众不会在宴会使用公筷母匙。
“思想兴革运动”是华总在1986年便开始推动的运动,用以改善华人宴会及餐饮文化陋习。仅有14.3%的民众了解这项运动;而有42%的民众表示不了解;其馀的43.7%民众则是听过,但不甚了解。
参与这项民调的民众共有1603人,大多数为大专毕业生(58%)、其次为中学毕业生(24.1%)、其三为硕士及以上的毕业生;学生和其他分别占了1.9%及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