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产业发展兴旺,很多人都得到一席之地,然而竞争太激烈,成功立足不容易。大马独立导演李添兴(JamesLee)刚刚参加完在中国浙江东阳市举办的“2016东盟电影合作研修班”,与其他东盟九国代表通过座谈进行更深一步的影视文化交流,并与中国东盟中心签下合作意向书,有望开拓大马影视作品的新未来。“每个国家的代表导演拍一段10至15分钟的短片,然后会在明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亮相。”他说。
透过此次的研修班,李添兴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影视业的高度发展,“中国的资金市场及器材技术,可以媲美好莱坞。现阶段中国的制作公司仅靠国内的票房,已经可以生存了,不需要其他国家的市场支持。但是,他们也希望像好莱坞和韩剧一样拓展市场,可以输出全世界,让其他国家也可以接受中国作品。”
李添兴说,好莱坞可以突围而出,是因为他们会买其他地方的剧本,例如泰国或是香港的《无间道》剧本,然后拍成自己的风格。中国有一天也会走上这条路,也可能用其他地方的故事题材,再重新包装。论资金、市场与制作技术,甚至是明星卡司,东盟国家是追不上中国的,但是大马的优势,在于故事题材及文化,“与东盟其他国家相比,多元文化色彩是我们最大的卖点,在故事题材的创作上,会比其他国家更精彩。”他继续说,“中国在泰国拍摄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反应很好,中国观众看了之后开始对泰国文化感兴趣,同时带动了泰国观光旅游。这是未来双方合作的一个新趋势。”
这次交流会,除了李添兴,同行的还有大马演员颜子斌(Kenny Gan,左起)、监制李欣瑜(Catherine Lee)、《Ola Bola》的女主角陈宝仪(Marianne Tan)及大马旅游局代表Aaron Gan。
李添兴曾经是“大马独立电影新浪潮”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他的作品在国际影评圈子深获好评,也在国际影展上屡获奖项与肯定。10年前,李添兴拍了几部超低成本的数码电影,如《狙击手》、《阿炳重现》、《有房出租》等,连同陈翠梅、刘城达、何宇恒、胡明进等导演的作品,形成一股独立电影新势力。
2004年,李添兴联同陈翠梅、阿米尔莫哈末(Amir Muhammad)和刘城达创立大荒电影制作公司,他开始融入主流,除了转拍电视剧,也接拍马来和中文商业电影,如吴天瑜主演的惊悚电影《瓦煲人肉咖喱》、古装贺岁电影《大英雄,小男人》等。
2011年,“大荒电影”停止运作,隔年李添兴成立个人制作公司“Doghouse 73 Pictures”,主力拍摄广告与微电影。2015年凭《爸我放学了》在新加坡Creative Circle Awards得了8个大奖;今年又在康城国际创意节拿下媒体广告银狮奖。离开主流影视,并不是看不起商业电影,而是觉得没有变化,“主流电影不代表一定是低层次的东西,你看台湾的主流电影好笑又感动,看了很有feel,不会太低能,我们的电影就是缺少了这个的东西。投资者带著跟风心态,看见一部电影大收就一窝蜂跟著拍,我想要创新,这样子才有机会突破,作品才有机会去到不同的地方。”
近年来,他也不拍长片,而是拍摄微电影,只要上youtube搜寻,就能够观赏他的作品。3个月前上载了一部微电影《她》,不变的是他依然喜欢处理都市爱情题材,他说,“这类题材难以有定论,不似《蜘蛛侠》那么黑白分明,我觉得有些观众会想看这样的电影。如果我是观众,我也希望有思考的空间,所以作为导演,我期望作品也能够达到自己看电影时的要求。”
他表示,现在拍短片就像录唱片一样,只是一张名片而已,是不赚钱的。微电影的本钱小,年产量高,导演能够学习与吸收的东西更多,“如果花半年时间拍摄90分钟的片子,结果出来问题一大堆,根本是浪费时间。但是拍摄微电影的时间短,如果出来反应不好,下次我知道更快做出修正。”
他说,“一年拍10部90分钟的电影,是不可能的事,就算可以完成,观众也没时间观看,换成10至15分钟的微电影,观众反而愿意看。这已经是个趋势,网上的观众只愿意看短片,长片就上戏院看好莱坞电影,就算故事题材一般,但是大制作已经值回票价。”他说,网络时代刷的是一种存在感。“每秒钟都有影片上载至网络世界,保持产量,别人才会看到你。现代人消化作品的速度很快,所以创作人要不停地创作,才能够继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