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丁一的名片,上面印著Curator(策展人)/Writer(作家)/Creative Director(创意总监)。他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亚洲广告创意精英,在泰国曼谷Publicis担任广告执行创意总监,拿过逾200个国际与泰国本土的创意奖项。然而,“创意总监”却排在了“Curator”与“Writer”之后,这点蛛丝马迹,透露出他未来的工作走向。
今年4月,他辞掉了广告创意总监一职,搬回老家笨珍定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接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案子,“我最近帮朋友在清迈设计新旅馆的定位,如何把周边的人文融入旅馆的设计里;我在尼泊尔也有几个公益项目,把自己的创意设计加上佛语,印成明信片,赚到的钱就用以建盖寺庙或捐助孤儿院。”
他说自己虽然离开了广告圈,但是没有离开创意,“我依然把创意用在其他领域上。做人应该居安思危,必须走出舒适圈,才能发现更多。现在我可以写书,还可以拨时间给家人,父母亲都老了,我离开家里二十多年了,是时候多陪陪他们了。”下图为丁一笨珍老家大厅。
丁一说,二十几岁刚进入广告界时,他也为了追逐名利与奖项而汲汲营营。他努力为自己争取了一张漂亮的履历表。2004年入选国际知名广告杂志《Campaign Brief Asia》在“亚洲创意排行榜”中的泰国10大创意人与亚洲50大创意精英;2005年到2010年则获美国《Graphis》杂志列为全球首三名得奖最多的创意总监。
但过了不惑之年、迈向五十而知天命的岁数,他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追求,他说,“每个人的成功定义都不同,很多人说我拿了很多奖项也坐上很高的职位,看在他人眼里也许已经很成功了,但是对我的父母而言,我的成功不圆满,因为我只有立业,没有成家。”
这转变除了关乎年纪与阅历,也与他旅居泰国15年有关系。他说,“我到了泰国才真正开始一个人生活。这是影响我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让我尝试走出人生不一样的路。一个人独处时,我多了很多时间自我反省,以及内观自己的生活重心与方向,因此发现生活难道只有工作吗?难道只是为了成功吗?在成功的背后,我是不是可以做一些别的事情,让我以后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是值得我骄傲的。”
丁一从二十几岁开始爱上背包旅行,长年在世界各地进行深度旅游,足迹遍布全球五十几个国家。他也把脚下的旅程化成文字,出版了《我的私房地图》与《我行。我宿。》。
他说二十几岁的旅行心态,与四十几岁很不同,“二十几岁的旅行是一种好玩,是尝试、是探险,什么东西都敢试,就是为了贪鲜、贪爽!我现在旅行的目的,并不一定要尝试新东西,这些对我已经没什么吸引力了,现在的重点是了解当地的人文,吸收一些平常生活里无法吸收的材料。”他接著说道,“旅行应该是教会你放下原有的观念,把绑住你的观念解开,这样才会活得自在、过得开心。”这样旅行,才有意义。
在旅途上遇见的不同民族文化与生活方式,往往会带给丁一一种全新观点,是他从事创意工作的养分,“打个比喻,我在沙漠上学会用沙子洗碗,而且比用清洁剂更天然、更干净,这是我从来没想过的。我们往往局限自己,洗碗只能用清洁剂,但是在旅途上的这些冲击,让我学习到可以用不同角度看待一件事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同一件事情。”这正正与创意相连在一起。
他又举例说,“我在印度北部古镇纳科(nako),学会用一根树枝吃一碗面。当他们端一碗面上来时,我期待会有叉子或筷子,但是那边的人不用筷子,也不用刀叉吃饭,他们都是用一根树枝来解决,所以我学到用一根树枝吃面也行。这就是旅行换来的养分。”他说,很多事情一定要打破根深蒂固的观念,不然做不了创意。”
丁一认为创意是旧元素新组合。他说,“创意是‘有机’的,无法被定义,它会随著因缘而不断改变,是一个流动性的东西,当东西不断在改变时,如果你的心不够细腻,你就不会发现,自然无法结合形成创意。”
穿布衣、围头巾,讲话轻声慢语,丁一的形象与节奏快转的广告圈格格不入,但是他的心思细腻,才能想出好点子。他说,“观察力决定你的东西是否有深度,而细节是要在心很宁静的时候才能够观察到,就好像一面湖水,在静止的时候才能够反映周遭的环境在湖面上。心乱的时候,无法好好观察到细节。至于如何让心安静下来,丁一说,“静坐,能够把心静下来,慢慢的,发生什么事情都好,人心不会慌张,心慌时,人会容易下错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