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来时路,白沙罗表演艺术中心(DPAC)艺术总监黄志雄以“Do it!做,就对了。只要不自我设限,任何事都有可能”,概括他在舞蹈艺术领域多年来努力的成果。正如他所说:“不管你干什么、哪一行,一定要真心地去喜欢你做的事。努力过,失败也心甘情愿。”
人生有梦最美,然而筑梦必须踏实。2005年,黄志雄以“一级荣誉艺术学士”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现代舞系;同年,他加入台湾云门舞集担任专业舞者。2013年毕业于台湾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舞蹈创作研究所。在外打滚多年,黄志雄终于返马发展,“咀嚼”过去所学,期许为本地舞蹈界培育新血。
在第9届及第11届BOH Cameronian Arts Awards中,黄志雄获颁年度舞者奖项,获奖作品有JS舞蹈剧场《Fragile》(2011),以及Niche Design和平台计划合作的《双重刺点》(2013)。
2014年至今,黄志雄先后获邀远赴澳洲、台湾和印度任客席编舞者、表演者和导师。
2014年,黄志雄接下白沙罗表演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一职,原以为可以边跳舞,边做行政工作,后来发现难有成效,只能在鱼与熊掌间作出抉择。为了专注于DPAC的行政与拓展工作,他从舞台暂时退下,把阔宽的舞台留给年轻人去挥洒。
“过去是用脚做事,后来就是用手做事,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生活。”从一个与舞蹈为伍的表演艺术工作者,变成每日浸泡在策划与报告等项目中的行政人员,改变不可谓不大。
中心是新的,一切都是全新的开始,在没有前人可以谘询的情况下,该如何经营表演艺术中心,是他目前最大的功课。虽然如此,黄志雄还是做了诸多尝试。DPAC年度重头戏DPAC艺术节及d'MOTION国际舞蹈节在他细心策划下,获得不俗回响。
今年,DPAC艺术节步入第二届,黄志雄邀请了国内外不同媒介的艺术工作者参与。届时,他将与德国籍编舞家BenJ.Riepe同台交锋,发表新作《双·舞作》。
2005年至2009年在台湾云门舞集当舞者的日子,黄志雄记忆犹新。“与团员一起排练、旅行、生活,大小事都在一起,感情深厚就像家人一样,真的是很特别的经验。”
在当时,他参与了《行草三部曲》、《水月》、《流浪者之歌》、《九歌》、《白》、《风影》、《花语》等作品。除了学习舞蹈外,也学习舞蹈以外的东西。
“云门创办人林怀民老师说过:‘舞蹈不是用来懂的,要静心去感受。’因此,云门舞集每位舞者都要接受非常严格的芭蕾舞、现代舞训练;武术、静坐、太极导引,甚至书法都在他们的学习范围。”
黄志雄从不相信天分,“努力与热情就可以带你走到很远的地方”,这在他身上或许有了很好的展现。
黄志雄编舞首重“量身设舞”,他对每一位舞者的长处、个性、表演能力都非常清楚,往往剧本一出炉,大家就知道谁跳哪个部分。“舞者跳得开心,就能发挥最大的潜能。”
“表演艺术、或是任何现场的演出之所以迷人,就是因为每一次体验都无法复制。舞台上表演的是活人,因此表演也是活的,你绝不会看到两场完全一样的表演。”
“把自己当观众”是黄志雄编舞的根本态度,编导每一个舞步,都要先过自己这关。“感动自己,才有机会感动观众。”黄志雄一语道尽他的创作观点。2013年,黄志雄受委托于马来西亚舞蹈学院DanceSpace编导《天鹅湖》经典芭蕾舞剧,赢得不错的回响。
黄志雄若不是在编舞,就是在教舞。对文化艺术,他一直坚守教育岗位。2000年至2002年,黄志雄在马来西亚中学舞蹈社担任现代舞导师,也曾在本地石头舞团舞蹈教室、马来西亚舞蹈青年舞团现代舞,以及马来西亚LaparLab等舞团担任导师。
在黄志雄的指导下,他所成立的DPAC舞团在马来西亚舞蹈节(My Dance Festival)发表《G for Girls》、Tari Festival发表创作《独·舞》等等作品。黄志雄坦承,接下DPAC表演中心艺术总监一职,开拓了他的视野,也让他有机会与各国的表演艺术工作者交流及合作,是他舞蹈生涯的一个转捩点。
“舞蹈不分语言,大家都是表演艺术工作者,应该有更多交流及一起工作的机会。”黄志雄认为,本地舞者应该具有开放的态度,没有不能做的。“本地舞者应该通过舞蹈,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