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做好每件事”是黄丽明的座右铭,而她也一直相信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在音乐创作中,她全心全意;个人音乐会,她调整气息,锻炼体力,即使一人独唱十余首歌曲,也要保证音色漂亮。先感动自己,就能感动别人,唱歌如此,人生亦同。
黄丽明被誉为“香港歌坛常青树”,是一位驰名国际声乐界的歌唱家。她在大马出生,毕业于中国天津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系后移居香港,并于1971年离港赴欧洲深造,先后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和基尔达音乐戏剧学院学习,又赴德国慕尼黑音乐学院专攻艺术歌曲。
“音乐可以超越国界和种族,它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尽管中西方音乐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生存土壤和文化环境,却有著各自的魅力。”中西文化撞击让黄丽明对音乐有独特的视角和感应,也让她在国外结识了不少音乐界的良师益友。
如今,年届六旬的她依然细心经营她的歌唱事业,誓要在艺术歌曲的声乐舞台上继续发光。
少女时代的黄丽明个子小小,但志气可不小,期许有天挤进大学的门槛。在那年代,上大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黄丽明虽然受热爱音乐艺术的二姐、三姐影响,也喜欢音乐,但高中毕业后却立志当土木工程师。没想到一次在校园活动中站上舞台高歌一曲,独特的声线意外地大受好评,被音乐老师发掘并鼓励她往音乐艺术发展。
为追求音乐梦,黄丽明不顾父母的反对,在两位姐姐的鼓励下,离乡背井到中国深造,踏上音乐这条路。那年她才16岁。
此后的日子,黄丽明决心留在国外,在他乡寻找更好的发展。“一年有好几个月,我都到世界各地参与音乐演出,走过许多国家,始终还是觉得自己的家——马来西亚最好。这里有我的家人,有亲朋好友,也是梦想开始的地方。”在黄丽明眼中,大马人热情友善、国家文化色彩丰富,充满创意和灵感,虽然不具备理想的艺术环境,却适合艺术家居住、创作。尽管离马多年,念旧的黄丽明一直与这里的亲友保持密切的联系。图为黄丽明探访大马艺术学院,进行音乐上的交流。
艺术歌曲早就流行于西方国家。黄丽明在欧洲留学期间致力钻研艺术歌曲,对唱法和风格都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在音乐会中演出亦获得不少认同与赞赏。“演唱艺术歌曲特别讲究声音的连贯统一、气息的悠长稳定,以及丰富的情感,是许多歌唱家追求的最高声乐艺术境界。”
演唱艺术歌曲难度较高,演唱者必须拥有高度的演唱技巧,同时具备很好的音感。它的特色在于演唱者在不使用麦克风的情况下,拉开嗓子高唱;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追求和谐之余也讲求两者之间的默契。
“艺术歌曲的观众远比流行歌曲稀少,寂寞当然在所难免。在音乐艺术的领域,最重要是敞开胸襟,各种学问和板块都应该尝试认识,不要故步自封;更不要加以排斥。”黄丽明期盼艺术歌曲不再是“小众”的玩意,期许能影响音乐爱好者一起欣赏艺术歌曲的美,以让音乐艺术坚定地发展下去。
黄丽明擅长演唱艺术歌曲,同样热爱音乐的英藉丈夫彼得吉尔(PeterGill)则是一名出色的钢琴家。也许是同为音乐人,夫妻两人常为彼此寻找创作题材,也是彼此最忠实的粉丝和听众。远嫁他乡,黄丽明随著丈夫居住在国外,夫妻俩在公在私都一块进行,“我们的相处方式是什么都说出来。觉得对方有什么不对的,会直接讲。”而夫妻两人在进行创作时,都能接受大家的意见和批评。
夫妻间有共同的兴趣,是婚姻关系的加分点。除了让彼此的感情更加融洽之外,还能点缀夫妻生活。“有了丈夫的鼓励和支持,我才能毫无后顾之忧追求我的音乐梦,让我的音乐路不但不孤独,也走得更远。”
回马来西亚演出一直是黄丽明的心愿,相隔数十年后首次在自己的“家”举办音乐会,黄丽明有感而发。“我知道家人等很久了,我也是。”
早前,黄丽明与丈夫彼得联手带来一场温馨感人的“DuoRecital”双人音乐会。为贴近本地的观众,黄丽明精心安排曲目,选来多首经典的艺术歌曲、中国文艺歌曲,以及本地歌曲,包括《匆匆》、《假如你要我唱一首歌》、《杜鹃花》等本地创作。她也演唱了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FranzSchubert)、英国著名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EdwardElgar)等大师的作品。音乐会在众亲友的喝彩声下落幕,但由于演出前夕一波三折,航班延误导致时间变得仓促,黄丽明还未来及彩排就得上阵。
黄丽明对演出的“不完美”感到遗憾,对席上的观众深表歉意。“多年后重返自己的家乡演出,我非常重视,其实我可以做得更好。”话虽如此,对在场的观众而言,听著黄丽明高昂奔放的歌声及彼得悠扬和谐的琴声,已是种非凡的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