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洪流中,唯有历史和文化是不过时的,且大部分历史与文化流传越久,其味道会越浓郁。
麻坡这座文化古城,开埠已有超过百年历史,不仅拥有精彩、丰富的历史,更有闻名全国、甚至是国际的风云人物、饮食传统或文化。
自于2012年获颁布升格为王城后,地方政府致力推动发展建设,让麻坡除了闻名遐迩的美食外,也有吸引游客的景点。然而,麻坡百年开埠历史,以及华裔早年南来,在这个土地上胼手胝足的过程,似乎悄然无声……
早在14世纪时,印度王子拜里米苏拉从新加坡来到马六甲建立王朝以前,就曾到访过麻坡的巴莪和文打烟,并计划在这里建设堡垒。
麻坡史记资源组织创办人张炳兴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披露,麻坡的历史其实比马六甲这座古城还要悠久,这里不仅是兵家力争之地,更可说是马六甲王朝的起点及终点。
“当马六甲被葡萄牙占领时,马六甲王朝最后一任苏丹玛末沙也曾到文打烟建立他的堡垒。马六甲王朝灭亡后,此王朝的法定继承者苏丹阿拉乌丁沙二世也在如今的柔佛地区建立柔佛苏丹王朝,王朝疆界还延伸到如今彭亨及霹雳州的一些地区。”
他透露,作为早期一个主要军事战略点,葡萄牙、印尼亚齐及荷兰的军队曾先后进驻麻坡。
落实君主制小镇
“17世纪时,荷兰军队就曾来到麻坡协助柔佛王朝将葡萄牙军队赶走。进入18世纪,英国殖民政府进驻柔佛展开殖民统治,柔佛王朝领导人就把当时所掌控的印尼部分土地割让给荷兰人,而位于马来半岛的领土则归英国政府管理。”
早在19世纪时,麻坡是个落实君主制的小镇;1855年,苏丹阿里把柔佛州的管理权交给天猛公达因英依布拉欣(Temenggong Daeng Ibrahim)时,麻坡仍是由苏丹统治。
1877年苏丹阿里病逝后,由依布拉欣的儿子阿布峇卡继承王位,麻坡开始为天猛公阿布峇卡统治。
1884年,苏丹阿布峇卡委重臣发展麻坡,并在此设立司法、行政及宗教等中心;这位苏丹隔年赴英国并获得加冕后,相隔一年将麻坡命名为香妃城。
张炳兴侃侃而谈麻坡这段悠久的历史后,直指麻坡不仅拥有精彩、丰富的历史,更有闻名全国,甚至是国际的风云人物、饮食传统或文化。
“过去以来,麻坡不仅催生了多任的州务大臣,更有不少政治领袖也生于麻坡。”
走入他所开设的麻坡丝丝街兔子园历史餐厅,放眼望去可见店内四周的墙上画了许多有关麻坡历史故事的图片及文字记录,确实令人赏心悦目。
地灵人杰华裔活跃各界
在过去的历史中,华裔先贤对麻坡的开埠扮演重要的角色,这可从一些麻坡学者或记者所撰写的文章中略知一二。
徐国辉于1965年在《麻县记者俱乐部10周年纪念特刊增订本》撰文表示,麻坡山明水秀,地灵人杰,许多柔佛州的政要都是来自麻坡的华裔。
他指出,不少华裔先贤除了是热心社会工作的领袖外,更有活跃于政坛、艺术界、音乐界及文化界等领袖的佼佼者。
“其中包括国会议员佘镇业、全国马青政治主任李奎通、社阵市议员李文兵及星马名书法家、古筝家陈蕾士等等。”
麻坡人李亦园在其作品《一个移植的市镇》中提及,麻坡最早的开发与柔佛州其他各地一样,都得力于港主制度。
麻河两岸先后有20个港的设立;在河的东南岸有头条港、二条港至十三条港;河之西北岸有利丰港、玉射港、长发港、刘厝港及吧冬港等。每一个港都委有港主来主持开拓事务。
《从柔佛州港主制度谈到麻坡的廿余条港》文中揭露,1884年,潮州华侨蔡大孙由时任苏丹阿务峇加处获得港契,成了开发麻坡港的港主。
蔡大孙后来被封为华人“甲必丹”,委以建设麻坡的任务。他发展麻坡镇内交易,建立巴刹以及修筑道路等,也依麻河形势,筑成三街六巷,接著还增建了两条街,其中巴刹就建于麻坡河畔。
当建设工作完成后,蔡大孙提携同乡——潮州人来到麻坡巴刹经营卖鱼、肉及菜等生意。
历经战乱历史遗迹被摧毁
麻坡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开埠前后,经历多次战乱,以致许多历史遗迹都被炮火摧毁而荡然无存。
张炳兴表示,如今在这座香妃城比较易见的活古迹,就有麻河、文打烟河及文打烟纪念碑遗址等;在巴莪地区,人们也能找到马六甲第7任苏丹的皇陵。
“麻坡市区的三马路,则保留了方块城市的原貌,它也是拥有最多古建筑物的街道,集日本、英国、南洋式及阿拉伯式的建筑物于一街。”
他说,三马路前段有粤东古庙,后端有印度古庙,间中还有贪食街和丝丝街横跨其中,其繁华景象不逊于马六甲鸡场街。“麻坡市区三角坡地区,即是葡萄牙人来到建立三角古堡的地方。”
有鉴于地方政府如今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美化麻河、市容及修复古迹的工作,他希望通过这些发展,能使麻坡像古城马六甲一样,催生更多的历史古迹,以吸引游客到来。
另一方面,他也说,在过去的18世纪至19世纪时期,麻河岸边曾有不少商船或苏丹的船舰进出;如果能让这段历史重演,通过游轮载送游客来往麻坡及新加坡两地,这无疑是一项全新的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