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厂街是华人在吉隆坡的聚集地,在未经蜕变前,它是吉隆坡其中一个最古老的华人社区兼商业区,至今仍保留许多华人社区重要的民俗文化,包括大街小巷的古早味美食。不过,随著时代变迁,同一款的食物味道却有所不同了!

谈及茨厂街的古早味美食,《东方日报》约访了在当地长大的前马华总会长丹斯里翁诗杰,他也是马来西亚民族中华兴基金会会长暨执行长。

翁诗杰凭著记忆开始绘画起五六十年代茨厂街的“街景”。
翁诗杰凭著记忆开始绘画起五六十年代茨厂街的“街景”。

大众银行现址毗邻的2层楼建筑物,以前是商住两用的“大杂院”,屋主将房屋隔开20间房间,再分组给20户家庭,一共住著86人。翁诗杰与父母和弟弟,就住在其中一间房间。

侃侃而谈的翁诗杰,从五六十年代起的社区环境,带出当时茨厂街区内各巷大街的美食,尤其是“谐街”(现已改名敦李孝式路)斜对面的24小时营业的大排档,早上卖包点、下午有叉烧和晚上是大炒。

“我房间的窗口,就刚好对著大排档的叉烧炉,叉烧味每天都会飘进我们的房里,令人又爱又恨!”

前一篇报导提到“5州4香3界2园1成”是集合了当地社区的吃、喝、玩、乐。但从翁诗杰的记忆里得知,位于苏丹街的“双英斋馆”在当时也是一间响当当的茶楼。

“思士街(Jalan Hang Lekir)是当地的美食街,位于茨厂街和苏丹街的交界处,就是金莲记、冠记云吞面的那条街。而在冠记云吞面的后方,有一档专卖加央(Kaya)的小贩,他每天风雨不改在那里制作加央,香味弥漫整条街。”

思士街的冠记云吞面至今仍存在,不少外地人仍固定回去品尝。(摄影:伍信隆)
思士街的冠记云吞面至今仍存在,不少外地人仍固定回去品尝。(摄影:伍信隆)

美食犹在味道已变

“还有大众书局的现址对面,以前是一间‘大来照相馆’,店前有一档豆腐花档口,传承至今已有三代历史。”

“其实,当地的一些古早味美食并无消失,只是味道改变了,原本让人回味的古早风味已消失,许多传统美食都各有继承人,也有人把先人留下的食谱,带到其他地区发扬光大。”

他说,不过,茨厂街中华巷内,以前有一档“何威记云吞面”和“薛权记云吞面”在许多年前已从中华巷中消失了!

中华巷里部分古早味美食已渐渐消失,但它仍是茨厂街屹立不倒的“吃巷”。(摄影:伍信隆)
中华巷里部分古早味美食已渐渐消失,但它仍是茨厂街屹立不倒的“吃巷”。(摄影:伍信隆)

“其实,大部分保存下来的美食,但已经过不同人接手经营,或者换成第二代或第三代在经营,味道是否如同当年一样,看来只有老一辈的当地人,才最清楚。”

他举例,三间庄猪肉丸在多个地区都能吃到,但其实它的发源地,就在大家购物中心(Kota raya)后方的“三间庄猪肉粉”,虽然现在的口味有点不一样,但口感颇为相似。

他说,“三间庄猪肉粉”是取名自“三间打通的店铺”而来,老板研发的猪肉丸是四方形,口感比一般的猪肉丸来得扎实!

“还有茨厂街的‘四眼仔鸭脚包’更是历史悠久,买少见少的美食,以肠包裹鸭脚及鸭肝等鸭内脏的‘包’,味道浓郁香醇,口感一流;是目前少数仍在流传的古早味美食。”

茨厂街“四眼仔鸭脚包”,是少数仅存的古早味美食,是不少老饕客的最爱。(摄影:伍信隆)
茨厂街“四眼仔鸭脚包”,是少数仅存的古早味美食,是不少老饕客的最爱。(摄影:伍信隆)

头顶大盘背木架 边喊边卖叮叮糖

“叮叮当,叮叮当,谁要来买叮叮糖?”

翁诗杰说,叮叮糖,从五六十年代起至九十年代初,是当时候小孩子们最爱的零食之一。现在在茨厂街还能看到小贩拿著铁锤,在装满糖的盘子上猛力敲凿,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卖叮叮糖的小贩,都是头顶一个大盘子,肩上背著木架子,边喊边卖叮叮糖。”

如今叮叮糖已买少见少,仅在少数庙会或售卖古早味的地点,才能找到。

买了年货去喝茶 乐安茶室光景不再

位于苏丹街的乐安茶室于2013年9月30日,结束了75年历史,转眼间,已结业3年了。

乐安茶室老板的媳妇,也是经历长达2年“征地风波”的林月娇接受《东方日报》访问,述说七八十年代的华人社区,在农历新年期间的浓厚气氛。

“每逢新年前,留在吉隆坡过年的‘本地人’,都会到茨厂街办年货,手上拎著一袋袋的新衣裳、腊味和年饼,来到乐安茶室喝一杯海南茶,吃海南面包。”

“到了新年期间,乐安茶室都会开到下午5时,因为留在城内过年的老街坊,都会聚集在乐安茶室,与朋友们叙旧喝茶,谈笑风生。”

谈到这里,她不禁感叹地说,在新年前数天到苏丹街走走时,发现当地外劳比本地华人多,虽然许多商店前都摆满琳琅满目的灯笼、衣裳、装饰和年饼等年货,但人潮比往年少了很多,气氛也不如当年的热闹!

“逝去的光阴无法重现,老街坊们都非常怀念当年那股浓厚的过年气氛,过去种种欢乐的情景,只能凭著尚存的记忆,慢慢去回味。”

“其实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在华人社区里开一间传统华人茶室,把以前的‘乐安’从历史里‘搬出来’,重新呈献在大家眼前。”

见证苏丹街75年历史的乐安酒店,最终因捷运工程面对拆除命运;附属的乐安茶室,是许多老街坊过年期间的聚集点。(摄影:温雪婷)
见证苏丹街75年历史的乐安酒店,最终因捷运工程面对拆除命运;附属的乐安茶室,是许多老街坊过年期间的聚集点。(摄影:温雪婷)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突然呼吸困难 青年猝死房内

阅读全文
陈宗(左4)到三合港苏丹街小贩中心了解单一语文的新招牌。左起:拉美士县议员郑雅岭、刘维骏、三合港村长辜锦荣,陈宗、拉美士县议员陈逊益及拉美士县议员姚威遵。

新招牌改为单一马来文招牌 三合港小贩中心华印小贩不满失望

阅读全文

2罗里5车相撞! 南北大道连环撞致10公里车龙

阅读全文
女摊贩解释,当时顾客多,妇女一听到要排队就不高兴,还说要退钱,但材料都已准备好。

预定薄饼取餐等40分钟 妇申诉:摊贩突退款不卖

阅读全文

伊党:我们更适合领导国盟 民政:慕尤丁当之无愧【东方头条】2024-11-22

阅读全文

《黑神话:悟空》荣获《金摇杆》年度最佳游戏

阅读全文

寻找消失的记忆(6):三五知己聚茶楼 玩鸟吃包子饮茶

系列专题

茶楼前挂满鸟笼,三五知己聚在一起玩鸟、研究鸟笼,再来一盅两件,吃个包子饮杯茶,是吉隆坡五六十年代,最为流行的情景;但此情...

阅读全文

整容换貌打造明星脸(下):鼻长嘴肿下巴弯 整容失败无脸见人

系列专题

华裔的审美观,就是眼细、嘴小、脸瘦,一副汤唯般的东方脸。巫裔的审美观,却是喜欢眼大、鼻挺、脸尖,洽洽与东方脸相反。3名马...

阅读全文

寻找消失的记忆(4):木屋拆了 老街坊难忘旧时光

系列专题

谈及木屋区,大部分人都联想到华人新村,在1950年代开始,马来西亚英国殖民地政府在长达12年的紧急状态中,为了阻止郊区的...

阅读全文

整容换貌打造明星脸(上):先变美后变富 人工美女新潮流

系列专题

讲求美感的时代,整形愈来愈普遍;走进整形手术台,小则割双眼皮,大则换成另一副脸!有些人换脸的背后,都有他们的目的;除了成...

阅读全文

槟城老味道(印度咖哩角):三角形状 Samosa香脆惹味

系列专题

印度咖哩角(Samosa)是槟城小印度常见的小吃,虽然这里卖的Samosa是传自印度,但Samosa的诞生地却相信是中东...

阅读全文

生命斗士(1):弘育安积极乐观 半截双腿走过艰难

系列专题

来自森美兰知知港的弘育安天生双脚畸形,2岁那年被父母带去医院锯掉双脚,从此成为一个三呎高的小矮人。这一锯也锯掉了他的前途...

阅读全文

寻找消失的记忆(3):那些年共同回忆 购物必去友谊商店

系列专题

在50年前,当时整个吉隆坡城内城外,几乎没什么娱乐,除了偶尔去排队买票看电影,当年出售许多洋货的百货商店也就成为了大家消...

阅读全文

导游行业新出路(完结篇):打造独特行程 包车导游全包办

系列专题

现今科技发达,网络廉价航机普及,让年轻人都倾向选择自由行,旅行团这玩意儿已开始遭到年轻人淘汰,甚至已变成“老人”团。导游...

阅读全文

寻找消失的记忆(2):帐篷里看戏 木椅吱吱响

系列专题

在没有电视机、手机和电脑的年代,数十年前吉隆坡人的最大娱乐消遣,就是到戏院与百人争夺戏票,坐在吱吱作响的木椅上,仰头凝望...

阅读全文

槟城老味道(香蕉叶椰浆饭):海墘椰浆饭 美味不单调

系列专题

椰浆饭,在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是国人最喜欢的早餐之一,尤其是三角形的香蕉叶椰浆饭,也是大家从小到大的下午茶最佳选择。椰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