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卤面(Mi Rebus)是我国马来同胞的常见食物之一,这道源自印尼爪哇的美食,也被称作爪哇面(Mi Jawa),现今成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印尼三地的美食。

据闻,早期的小贩是挑著两个篮子,一个装炉子及热水,另一个则装著马来卤面所需的各种材料,以这样的方式来售卖马来卤面。

马来卤面的材料看似简单,一般有的黄面、水煮蛋、豆芽、辣椒及酸柑。其实,酱汁才是这道美食的灵魂,酱汁的浓稠度,更是此道食物的美味关键。

在烹煮马来卤面的食谱中,不少人是以马铃薯、蕃薯、辣椒及香料等熬煮酱汁,但是,若酱汁的比例拿捏不好,过稠或者过稀,都会破坏整份食物的味道。

在新山的巫裔社群中,新山安沙那广场(Plaza Angsana)小贩中心中的哈芝瓦希马来卤面(Hj Wahid's Mee Rebus),是不少马来家庭的集体回忆。

此间拥有将近100年历史的熟食摊,从1918年开业至今,曾经从敦阿都拉萨路搬迁至直律街的巴士站,直至1997年搬迁至现今的新山安沙那广场。

酱汁是马来卤面的灵魂,阿都哈林透露,不放马铃薯熬煮便是他的秘方。(摄影:杨金森)
酱汁是马来卤面的灵魂,阿都哈林透露,不放马铃薯熬煮便是他的秘方。(摄影:杨金森)

不加马铃薯熬煮

熬煮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马来卤面,酱汁浓稠度恰到好处,味道不会太辣也不会太酸,第三代掌厨人阿都哈林(59岁)透露,不使用马铃薯熬煮酱汁,是他们的秘方之一。

阿都哈林所使用的酱汁材料包括小茴香(jintan manis)、大茴香(jintan putih)、辣椒、黄姜、虾米等,熬煮大约一小时后即可。

在配料方面,除了豆芽、水煮蛋、辣椒、酸柑,阿都哈林还会放入另一样秘密武器——脆饼,这在卤面上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让不少老饕赞不绝口。

如今,阿都哈林的32岁儿子也帮忙一同售卖,以让这道美食一代代相传下去。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上海女子赴瑞士安乐死 父亲:不接受也要接受 年轻人定要爱惜生命

阅读全文
张玲遭禁锢在村屋内。

5旬汉囚禁施暴女大生5年 妻女助兽夫“追生儿子”

阅读全文

大马最大种植公司“操刀”  柔新经济特区添新亮点

阅读全文

网传交怡泰国餐厅“砍菜头” 业者澄清3165令吉消费非11人而是41人

阅读全文

庆生烟花惹祸

阅读全文

罚单大折扣首日 数百民众排队还

阅读全文

友族美食(8):嘟嘟糕甜滋滋 友族美食咬一口幸福满满

系列专题

马来传统糕点-Putu Piring,名字相当有趣,Putu指的是“蒸米糕”,Piring则是“碟子”,若是照原文翻译,...

阅读全文

黄金博物馆:黄金博物馆淘金趣

系列专题

远古至今,黄金一直都是令人爱不释手的宝物。位于乔治市漆木街的大众金行,耗资2000万令吉打造全东南亚首家黄金博物馆,让人...

阅读全文

精品咖啡馆:方中有园 寻找好咖啡

系列专题

“致热爱好咖啡的城市”——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将这行字长长的影子映照在干净的白墙上——“Constant Garden...

阅读全文

友族美食(7):马铃薯馅饼配酸奶泡菜更开胃

系列专题

面粉制各式各样的“饼”是印度人的主食。北印度人早餐通常吃另外一种有内馅的饼“Paratha”,Aloo Paratha(...

阅读全文

大山脚舒宁顶 远离尘嚣好去处

系列专题

大山脚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地势,发展都围绕著山区,除了广为人知的卓坤山外,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要数私人界发展的舒宁顶。这个位...

阅读全文

街头故事(完结篇):旧巴生路8 半世纪老巴刹承载街坊情

系列专题

从70年代开始,旧巴生路巴刹,也称为“四支半巴刹”,是当地重要地标之一。每天早上,周边地区如快乐花园、华联花园、上海花园...

阅读全文

街头故事:旧巴生路7 崇文华小亚答屋变数码校

系列专题

现年已“77岁”的崇文华小,是吉隆坡数一数二的“数码学校”,学习环境与成绩都相当傲人,见证著旧巴生路的潮起潮落,并且共存...

阅读全文

街头故事:旧巴生路6 马华幼儿园有教无类

系列专题

人人都说,在幼儿园的日子,是在求学生涯中最快乐的时光。幼儿园除了为儿童们提供学前教育,也是充满欢乐和儿时回忆的地方。马华...

阅读全文

友族美食(6):Kacang Pool肉酱面包 黄金口感

系列专题

在新山有一道驰名的中东美食,经本地厨师从麦加带入新山后,成为各族喜爱的小吃。这道名为“Kacang Pool”的小吃常吸...

阅读全文

街头故事:旧巴生路5 睦邻中心守护木屋区

系列专题

旧巴生路在七八十年代,在吉隆坡属治安黑区,瘾君子经常匿藏在木屋区内交易和吸毒,同时也是私会党当道的“兴旺时代”。维诚及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