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亚亦君令补选在即,国盟老招重施,又把“猪”搬上选战舞台。伊党副主席依德里斯阿末召开记者会,质问为何马来选民为主的地区竟有30家养猪场,字里行间分明在渲染”马来区不应有猪”,试图把一个农业课题变成族群情绪的燃料。
这种“猪式操作”,我们并不陌生。每逢选举,国盟就拿猪、啤酒、中文招牌等来大做文章,屡屡将民生议题种族化,借此转移焦点、煽动情绪。他们深知,只要丢出敏感字眼,就可能点燃选民的愤怒和情绪,为自己铺路。选民的恐惧,成了他们的选票来源。
但现实是——这些养猪场并非偷偷摸摸设立,它们持有执照,受政府监管,符合法规程序。业者合法纳税,稳定供应猪肉,支撑国家农业链条。这本应是务实的农业问题,国盟却硬要将之标签化、族群化,把猪变成政治符号。
更令人反感的是,国盟如今大谈环保、高科技养殖,仿佛突然发现“猪场污染”,却忘了自己执政霹雳时毫无作为。掌管农业事务的伊党领袖拉兹曼在任时,既无规划迁移,也无改革蓝图——现在却高谈阔论“零排放”,不过是选前演戏。
这不仅是对农民的歧视,更是对国家多元结构的挑战。难道非穆斯林不能在马来区生活?不能发展农业?如果连猪场都要“种族划区”,我们离种族隔离还有多远?这种逻辑一旦成立,国家的多元共存就会开始崩塌。
诚信党霹雳州青年团团长凯鲁就点出关键:合法与非法猪场的问题被伊党蓄意种族化,显然是为了掩盖国盟在任期间的无能与懒政。他直言,从2020至2022年,伊斯兰党执政霹雳,却“连一头猪都没动过”,今天才来演“环保斗士”,实在虚伪。
说到底,问题不在猪,也不在猪农,而在国盟一贯的政治操作。他们不是真在找解决方案,只是在找借口炒热选情。人民不是瞎子,选民看得出谁是真心关心,谁是在玩弄选战把戏。
亚亦君令这场补选,不只是补一个议席,而是多元社会价值观的选择。如果我们继续容忍这种炒作型选战,那真正该“清理”的,不是猪场,而是那种靠煽动维生的落伍政治。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