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头若还要开车一两个小时才能上班,也实在是太累人。周五凌晨连绵夜雨,相信让很多开车上班一族觉得忧心忡忡。若搭轻快铁或地铁可以上班倒是还好,但若一定要开车才能上班,大概八点半或九点正打卡报到是会有些耽误了。
于是有些朋友换个观念开始找远距工作的上班模式。那个概念就是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的模式,起床刷牙盥洗之后开电脑,登入公司系统或者回一两封电邮就已经在上班了。
有个会计师朋友曾经远距离给澳洲公司打工,也就是澳洲上班时间必须对著电脑,工作日也是跟著澳洲公司的行事历。坏处是碰上马新地区的假期,你依然必须工作,所以亲友聚会大多必须拒绝,除非是澳洲上班时间之后;好处是可能年底全公司放假两周,大家过完圣诞与元旦才开工。印象中澳洲法律对于外包工作有比较严厉的规定,非澳洲籍员工可否接受全职远距上班的工作,最好先查明相关条例。
远距离给美国公司打工的原理也是相同,但是必须日夜颠倒。十年前听说是黄昏后回到公司,工作到半夜才下班。好处是没人跟你挤交通,出门吃饭可以选择人少的时段,但是日夜颠倒的日子撑得了多少年?
换个观念,这几年大概全都是线上工作了,外商公司连租办公室的费用也省下来,反正靠微软Teams系统工作、善用亚马逊的服务,当代的工作只用电脑都处理得到。居家办公或许比较无聊,在住处附近找一个共享工作空间也是不错,每周两三天见到其他公司的朋友。若是同一家公司的外国同事,可能每个季度或半年约定在新加坡碰面沟通,也就开始比较熟络了起来。
如果线上工作很可靠,碰面开会讨论各种事项也有不错的互动,不同区域的同事之间产生互信,这就是人工智能取代不了的品质。懂得善用人工智能提高效率,并且继续提升人可以贡献的素质,有人说这是superhuman。若这就是超人类,不懂得运用AI是不是变成了旧人类?
开车上班有压力,换个观念就找出线上工作的一条活路。失望之后就已经没有耗这么多时间看新闻,身边不少人都是这样节省时间。与其哀伤,还不如专心培养能力。有人大骂这是掩耳盗铃、鸵鸟心态把头埋在沙堆中,我则说这是换个观念确保自己向前迈进。还要像以前那样为无谓事操心,何苦?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