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霹雳的太平山,应是中学华文课本的谢冰莹〈太平山游记〉。中学生当年印象至深刻的华文课文,除了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大概就是谢冰莹这篇〈太平山游记〉了。“那一朵一朵的雾花,有的线上飞翔,有的往下低沉,那轻飘潇洒的姿态,宛如仙女散下的轻纱。”许是受了谢冰莹的蛊惑,告诉自己无论如何必须上太平山一次。
于是,多年前有一回到太平,被朋友半拖半拉带上了太平山,惟来去匆匆时间不允许留宿,转了一圈即下山,只记得太平山漫山是花,却没机会目睹谢冰莹笔下的雾花。谢冰莹是中国近代知名女作家,1957年至1960年应邀来太平华联中学执教,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代表作包括《从军日记》、《女兵自传》。
这座山为何华民叫太平山,有者认为其马来原名为拉律山(Bukit Larut),一般都说1884年英殖民开发成避暑胜地始称麦士威山(Maxwell's Hill),以纪念英殖民行政官乔治(William George Maxwell)云云。然而笔者认为此说充满问号,只因乔治老兄 1871年生,至1891年始加入霹雳英殖民系统,虽说1919年他接掌霹雳英殖民参政司,但1884年如何预见他日后必成霹雳掌权人?吉隆坡有一间百年麦士威英校,同样是以这位乔治老兄为名,笔者高中毕业后曾在这里上学。
1939年英文《海峡时报》在一篇特写中也称,首次清山是由时任霹雳助理参政司William Maxwell负责,这位麦士威究竟又是那一位麦士威仍有疑问,盖因英殖民马来亚的麦士威家族有好些知名人物。太平山下所设展示厅却称,太平山是在爱德华(William Edward Maxwell)任霹雳助理参政司时开发,但笔者遍寻不著这位爱德华任职助理参政司的纪录,其实1883年他即出任海峡殖民地行政及立法议会成员,倒是其子乔治老兄在不同年代曾任职助理参政司。
拉律山与麦士威山之名孰先孰后一直都有争议,而笔者发现此山早年也被唤作Taiping Hill(即太平山),不少英文媒体、英殖民官员报告中皆以Taiping Hill称之,是否说明华民口中的“太平山”亦源自英文Taiping Hill,而非因为山在太平才唤之太平山?更好玩是,1939年英文The Sunday Times直称,麦士威山本来即称作太平山,而且一直都被唤作太平山。
同一份英文报又称,“麦士威仅为山上一座别墅的名称,建于1890年代,以纪念Willian Maxwell。曾任参政司的休罗(Hugh Low)所建的The Cottage始于1880年代。马来联邦成立之后,Cottage成为总参政司的别墅,The Box则为霹雳参政司所建。乔治其实与此山没有什么关联,除了他出任英殖民政务司(Chief Secretary)后经常有来Cottage度假。”
1979年政府宣布把麦士威山正名为拉律山,问题在麦士威山是否即等于拉律山?问了一些老太平,他们皆回应是的,然而1917年的英文《东亚官方指南:东印度群岛》提供了另一种说法,“太平东边是一组有数座高峰的山脊线,从西边开始是麦士威山(3400尺)、Birch's Hill(4448尺)、Caulfield's Hill(4558尺)等,最高峰是Mt. Hijau(今称Gunung Hijau,4750尺),至靠近太平市区的即麦士威山。Larut Hill(拉律山)则是这组山峰的统称。”
由于山上视线良好,太平山除了作为英殖民高官避暑之处,据称也能从高处监督太平采矿活动。1862年至1873年,长达11年的的拿律之战,海山与义兴两大帮会为争夺采矿权,造成超过万名华工在火并中丧命,至1874年英国人召集各造签订《邦咯条约》,帮会之间的恶斗始告一段落。相隔10年之后,英国人开发了太平山,监督矿场活动也在情理之中。
太平山的气温甚低,白天气温在摄氏15度到25度之间,夜间气温甚至可低至摄氏10度。职是之故,英殖民在这里开设了花圃,种植一些英国品种的花卉与蔬菜,尤其玫瑰品质特佳,根据资料1913年太平山便输出了6930束玫瑰与559束紫罗兰。此外,太平山至少种成了26种英国蔬菜,如番茄、包菜等。英国人虽热衷开设花圃、植物园,但大多不持久最终被废置。
以太平山为例,这里曾试行种植50亩的印度名种红茶阿萨姆(Assam),英殖民官员的报告多吹嘘太平山红茶可比美锡兰茶,然而1910年英殖民官员H. N. Ridley提出数据说明,1800年起英殖民开设的14个花圃、植物园,至1820年代不是出顶便是废置,到了1910年废置了11个,而1882年开设的太平山茶园,至1888年亦已撑不下去。
太平山半山便是当年茶园所在,建有一间品茶的Tea Garden House,这间茶屋至今仍在却空置已久。3000尺高处曾种有各个品种的椰树,此外这里也曾试种金鸡纳树(Cinchona),这是一种树皮含有奎宁,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太平山亦曾进行试种咖啡,这或是华民亦俗称“咖啡山”的原因?可惜,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多已缺失,但邻近高原确曾有大规模咖啡园。
作为马来半岛最早开发的高原避暑地,太平山比福隆港、金马仑的开发早了数十年,可因为地势特别陡峭,再加上交通运输不便,并不适合农业活动。早年,10英里路程上山者只能徒步,一般人半天内即可抵达,若体力较差则可雇轿夫抬上山,1917年的旅游指南记述收费10块钱,到了后来始有了吉普车载送服务。百多年过去了,这条路仍经常土崩,专家都说不宜扩建。
1950年生的老太平,也是老同事的陈徽俊告知,他钟爱太平山犹胜太平湖。由于山上有亲人当度假屋管家,儿时每逢学校假期都上山住一两个月,陈徽俊觉得阵阵云雾飘来宛如仙境,而且山上种有各种花卉:玫瑰、杜鹃、水仙、马蹄莲、芙蓉,尤其他深爱的芍药,让他感觉舒适惬意。陈徽俊忆述,太平山1950年代是黄金时期,1960年代中开始没落,至1970年代太平山人事大调动,在山上负责住宿与餐饮的三家海南籍华民被请下山,自此“连蝴蝶也不飞来,山依然是那座山,树已不是当年的树,人更不是当年的人。”
由于多雨潮湿,一些人不喜欢太平山带点阴沉的气候,有部落客或以英文或以马来文绘声绘影,把太平山说成是霹雳甚至半岛最“闹鬼”之处,曾在华联中学教书的陈奇男告知,这些传说其实只是在网上以讹传讹,每天都有不少各族人士徒步上山健行,何惧之有?陈徽俊则称,闹鬼早有所闻,当年老一辈对太平山确避之则吉,他有不少太平亲戚从来都不上太平山!他犹记得,年少曾进去传闻中的鬼屋,就是一间上锁的管家房间,只是传闻曾有人在此上吊!
话说回来,太平山上确实有很多大自然奇妙的声音,风声、雨声,蝉声、蟋蟀声,鸟鸣声、猿猴叫声,下雨时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宁静到极致还会听到自己的呼吸声等,这些那些声音因之构成了言之凿凿的“山中魅影”?来日待太平山度假屋重新开放,或许应该选择在太平山留宿一晚,同时体验谢冰莹的潇洒雾花与网上流传的山中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