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到一个消息,一名医学院的优秀学生,因不堪学业压力继而选择结束璀璨的生命,身旁的人百思不解,一个家庭环境优越,自身条件又优秀的医学生,怎会想不开呢?
如果我们询问身边的大人们,大家往往对于青少年自杀的想法都停留在“太得空,没烦恼,以至于杞人忧天”,很多身边的长辈或多或少都会认为,青少年不应该自杀,因为普遍打击都觉得青少年这个阶段没什么好烦恼的,遇到的事都是小事,又不用扛家供贷有压力,为何会有寻死的念头。
自杀,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隐忧,如果不是觉得自己走上绝路,没有人会愿意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自杀这个课题,对华人社会来说也是一件难以启齿的问题,很多家里有自杀成员的,都不愿意坦诚去讨论这个问题。
根据马来西亚全国健康与发病率调查报告显示,5岁至18岁青少年因自杀而逝世的人逐年增加,从2019年到2020年更是增加了一倍。从过去15年的趋势表明,与全球数据相比,马来西亚的自杀念头比例更高,每10万人中有12人有自杀的念头,而全球则是9人。而据马来西亚警方接获投保自杀案例,在每10万人口中,15-18岁的青少年占了12.72%,,而成人则是2.33%,换句话说,青少年的自杀念头是高出成年人的6倍!
当大家都认为青少年阶段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生活著的时候,他们却面对著大人们无法理解的困扰的,自杀的因素很多,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学业压力或人际关系,青少年由于大脑发育未成熟,导致他们较难以思考及应对问题。最明显的问题就是霸凌事件,青少年会因为遭受霸凌而承受不住压力、却又不知道向谁倾述而逐渐产生无助感,最终萌生自杀的念头。
而社交媒体的诞生也在对他们的成长环境带来很多的影响,研究表明,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与自杀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虚拟世界中,负面情绪被放大,网络霸凌等问题可能导致他们更容易感到孤立和绝望。
曾经在大学就读的时候,一个大学友人也因为忧郁一直自残的行为,后来他选择了在宿舍里自我了断,父母知道后无法接受崩溃,一个表面看起来开朗的孩子,怎会选择轻生呢?很多青少年表面嘻嘻哈哈,然而心里可能承受著很大的不快乐与不安全感。社会虽然富裕了,物质比以往丰富了,但人心几乎不见得就一定变得更为幸福及知足。
防治青少年自杀并非是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多方合作,共同构筑心理健康的安全壁垒。家庭、学校和非政府组织,政府单位及社会都发挥著重要作用,最重要的,我们应该要教育青少年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及强大的心态,让他们知道在发生问题,都一定会有人愿意提供帮助。在这个新时代,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认识到青少年面临的精神挑战与压力,共建安全的心理健康环境,为他们的未来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