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六因为各科进行跨校学科交流,学生停课一天,没外出的老师就回到学校开会与处理教务工作。
碰巧娘子也有一个校友会活动要出席,11个月大的女儿没有人照顾,我自告奋勇向娘子建议不如就让女儿跟我到学校,让她陪我上班也好,反正平时也有不少老师因为孩子学校停课、特休而带著孩子到学校陪妈妈上班,我想我也可以这么处理的。
到星期六早上,我就开始焦虑后悔我提了这么一个建议,毕竟带孩子上班的几乎都是女老师,男老师有几位,但孩子也都中小学等级,没有看过有12个月不到的孩子陪爸爸上班。
上班带小孩尴尬
这个年纪的孩子需要准备尿布、奶瓶、奶粉、小饼干、水壶、粮食等,不会说话也不知道听不听懂人话的她也常常因为各种感受问题可以马上变脸哭闹,一个大男人抱著一个孩子束手无策的可能性让我开始怯,只是已经答应了,就硬著头皮完成任务。
事前已经跟同事打过招呼,大家都期待能够见到孩子,只是11个多月的她因为已经会认人,不让同事们抱抱,除了这么点不赏脸外,整个过程都还算配合。
一天下来,我整个过程是焦虑不安的,除了担心我自己万一无法安抚孩子的情绪外,更有一种不好意思的尴尬,一个大男人带孩子上班,这似乎已经逾越男性的界线,因为带孩子上班这种事情通常是妈妈的责任。
最近日本百年名校东京医科大学爆出多年来暗中调低女考生的成绩,借此减少医学系女生的人数,而校方人士更以这是为了日本医学界未来的“必要之恶”,让世人哗然。根据东医大校方的说法,女性常会为了家庭、丈夫和孩子调整其工作,甚至离职。
家庭跨越僵化起点
从人力资源栽培的角度来看,男生的投资报酬会比女性高,把女性录取人数控制在三成左右是为了医学界未来人力必要之举。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或许有其道理,事业对女性而言总是排在家庭、丈夫和孩子之后,为了家庭的必要牺牲是必须的。
制度上的男女平权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的挑战在于社会与文化层面长久的僵化结构。各种对于男女性别的固有印象是一辈子的束缚,性别成为一种先天的局限,从服饰穿著到专业能力的养成男女各不同,这个局限该如何跨越,家庭是最重要的一个起点。
对于女儿,我只能叮咛自己不要把太多的框限架在她的身上,让她自己去发展自己的生命,是公主还是女汉子,就让她自己选择,至少,让她保有各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