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期待的日子就是农历新年,因为在吉隆坡工作的叔叔,一定会买肉乾和肉松回来。从前,肉乾和肉松一拿到手就如获至宝,能吃到就已经高兴得不得了。
我相信1980年代前出世的读者应该记得,从前像北海这种小镇,要找肉乾行还真不容易。通常是住家自制的,连个招牌都没有。至于“我来也”,“龙记”更甭想找得到。我想大概到了中学时期,才看到这些著名品牌在槟城或北海开分行,现在更不必说,垂手可得。
你有没有吃过面包夹肉干和肉松?我相信大家都肯定吃过,准备过程根本不费吹灰之力,简单但却又满满幸福的好滋味。当年肉干得来不易,奶奶每天都只让我吃半片,而且一定要夹著面包吃,她说单吃肉干很浪费。所以,新年之后的一个星期,天天都有肉干面包当早餐。
后来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奶奶从夜市回来就递给我一个塑料袋,打开一看,原来是肉干面包啊!当时真的兴奋极了,松软的面包里夹著一片薄薄的肉乾和一些肉松,里头还淋了甜甜咸咸的蜜汁,好吃。后来,长大后偶尔心血来潮,就会到夜市去购买两个肉干面包,一个当夜宵,另一个则当隔天的早餐。
古早味重现眼前
没想到时间一晃,二十多年就过去了。工作忙了之后就鲜少再去逛那条老街,加上现代的美食像科技一样日新月异,在追随这些新美食之后,这种古早味就在记忆里沉睡,几乎忘掉了。
前几天,趁著学校假期,闲来无事便到新光大商场逛,竟然让我发现肉干面包的踪影。这个在光大巴士站旁的商场内有个柜台在卖肉干面包。没想过肉干面包也可以进化,进驻商场。我觉得这绝对是好事,至少这份古早味可以被更多年轻人认识。
档主是阿明,卖肉干面包至今已有30多年了,一直以来他都骑著摩哆到北海拉惹乌达的菜市去卖,在中午时段就会转去励华小学。
我看见柜台内有个小铁柜,那是架在他摩哆后座的小柜子,小柜子的下层有个抽屉,抽屉一拉开,竟然是一个小型的火炭炉。我下了单后,阿明叔叔就将自制的肉干放在烤炉上烤,同时又顺手打开上层的柜子,一缕白烟即冒了出来,里头装著许多面包,原来上层是蒸面包用的。
面包经过水蒸后更加松软,而烤香的肉干加上特制蜜汁酱料,看似简单又好吃的肉干面包,丝丝缕缕地牵出了许多人的童年记忆。
当我回到家里附近的那条街道,才发现我熟悉的档口,早在几年前就没卖了。你有多久没吃肉干面包了?你还记得你爱吃的那档肉干面包在哪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