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社交媒体平台都离不开“藜麦”的话题。藜麦是什么?藜麦是南美洲高地特有的壳类植物,在欧美国家被喻为“超级食物”,号称蛋白质含量高,热量低,营养价值高,甚获健身及减肥人士的青睐。由于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日前透露,自己是以藜麦代替米饭保健康,因此遭到反对党大作文章,嘲讽批评。
其中,行动党国会林吉祥就以晋朝昏庸无能的晋惠帝“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的经典笑话,以及法国末代皇后听闻农民闹饥荒时“让他们吃蛋糕吧”的回应为例,暗讽纳吉与这些昏君一样,不懂民间疾苦。
大部分网民对于“藜麦”这个词汇并不熟悉,有者甚至问道,“请问各位,那个什么麦前面的字怎么读?我没见过这个词。”
网民Sharkawi说,“我们是穷人,只知道什么是蕹菜,没听过什么藜麦。”
网民Twan Fred问道,“有多少大马人知道什么是藜麦呢?我只知道印度煎饼和椰浆饭。”
网民AH Ken称首相与人民“道不同不相为谋”,“首相固然富有,但我一直都以为首相跟平民一样都是吃白米饭的,果然‘道’不同!”
应支持本地白米
网民黄荣佳认为首相应该支持本地白米,“政府天天呼吁人民支持本地产品,本身却频频买外地货,吃的东西要进口,就连选委会也要跑到印度买墨水,难道本地的墨水都是会褪色的吗?”
网民Ng Yeng Yeng说,“不管营养价值高不高,我们都应该支持本地米,本地农工都很辛苦的,支持国货!”
一些网民就点出首相前言不对后语的情况,网民Lis Jekop说,“一开始的时候,首相说吃藜麦是儿子介绍的,因为他不常运动,所以需要藜麦的养分补充,强身健体;第二天首相署突然改口说是在医生的劝告下,配合运动吃的藜麦。请问到底藜麦是儿子还是医生建议的?首相到底有没有运动的习惯,以藜麦代替白米,是否真的有其必要?”
网民盼凡事勿政治化
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以“藜麦”取代白米饭,引起热议,而部分网民也希望政治人物把焦点放在政治课题上,而不是随鸡起舞,把任何事情、课题都政治化,“连食物都要拿来炒作”。
网民Chim Leong Lim)表示,“从政者应把精力、时间用来思考如何治理好国家,不同阵营领袖的食物也可以用来炒作,层次应该低了点吧!”
网民Ong Peng Hong说,“我认为政治人物到今天拿吃的东西来较量真的有辱我们选民的智慧,更希望的是他们可以互相比较自己的政绩。”
林吉祥引述《当今大马》在网上商店查询的资料,一包250克的Love Earth有机藜麦售价为14令吉79仙,10公斤藜麦料高达591令吉60仙;换言之,纳吉吃的藜麦,比3000万名大马人平日吃的白米贵23倍。网民普遍认为,如今物价节节攀升,各种税务接踵而来,首相吃藜麦,犹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网民Jonathan Wong计算,“若一人每天吃200克的藜麦,则一年吃了4380令吉。若家中有六口人,一年就吃了2万6280令吉。也就是说,首相一年的粮食就用了二万令吉,一个月约2000令吉,这已是一些人一个月的薪水。”
网民Seng Chon Koo说,“人民都快要吃草了,生活拮据到不行,三餐作两餐,作为一国之首,有钱归有钱,但居然餐餐都吃藜麦?没错,我们也会买燕窝、药材补身子,但这是偶一为之,藜麦代替白米,却是天天在上演的事情。这亲民吗?怎么能体会普通老百姓的苦呢?”
好图1赞:自己想法勿强加他人
日本艺术家avogado 6绘制了一组颇有深度的图片,每张图片都隐藏著无数的讯息,用生动且浅显易懂的画作来展示人类的各种情感。这组图片被上传到《时尚华尔兹》分享网站后,迅速被各个社交媒体平台转载。
标题为《视线》这幅图中,一名男孩蹲在地上,表情痛苦。周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光线,就像是在博物馆古物收藏区或家中用于防盗的红外线警报器一样,一旦有人靠近或触碰到红外线时就会启动警报器,发出鸣叫声,预防小偷的靠近,降低东西被偷的机会。
图中的红外线好似人们的视线和眼光,四面八方地加诸在男孩身上,让他无法承受。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习惯性地对他人评头论足,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强加于人,但没有一个人能满足所有的人的要求,因此做人不应强人所难,或过头评断他人的生活。
一周至HIT:缺乏连接致上瘾
许多人都认为,“上瘾”是因为毒品里的海洛因作怪,但医院里的患者在长时间服用含有毒品吗啡的药物却不会出现中毒或上瘾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一系列的实验结果显示,若将一只老鼠放进笼子内,只给予含有毒品的毒水和清水,老鼠会选择服用毒水;若将一群老鼠放进布满彩色球和玩乐隧道的“老鼠乐园”内,这些老鼠却完全不会碰毒水,只喝清水。这意味著,一个人之所以会对毒品上瘾,是因为生活空虚寂寞,缺乏与家人朋友建立“连接”,才会对毒品产生依赖。然而,社会教育却我们,远离瘾君子,甚至要把他们关起来、排挤他们,实际上,这根本不会对戒毒产生作用,我们必须改变生活方式,就像影片所言,“上瘾”的反面并不是“清醒”,而是“连接”。
影片自本月11日由面子书专页《420HK》上传至今累积了22万人次的浏览率及近万个“赞”,网民都惊讶于对“上瘾”观念的误解,并希望大家都能给予毒瘾患者更多的关爱,协助他们早日脱离“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