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天地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惟在澳洲悉尼就发生了这么一宗大马籍留学生意外地获得当地银行给予无上限透支的权利,让她获得逾465万澳元(约1376万令吉)横财,在当地享有挥霍无度生活的争议案例。
澳洲媒体报导指出,来自马来西亚的21岁少女李佳欣(Christine Jia xin Lee,译音)是因错误获西太平洋银行给予无限透支,她更在3年内透支了高达465万澳元。不料,却在上周三晚(6日)尝试登机回马时,遭澳洲警方逮捕。
报导表示,警方指2012年8月,李佳欣在她18岁生日前于西太平洋银行开户头,银行意外给她无限透支的权限,她在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在多个不同场合透支逾465万澳元,警方是从2012年展开调查,到今年3月4日才发出拘捕令。
李佳欣法援律师则表示,李佳欣花了约100万澳元买手袋、奢侈品及转账,目前仍欠银行约330万澳元(约977万令吉)。
随著澳洲媒体大肆报导此事,来自大马以及中港台的媒体亦陆续报导这则新闻,更因此引发来自法律以及经商业界等群体舆论,各地网民更是热切谈论此议题。
针对此议题,许多网民认为,撇开一切法律和商业程序因素,此事争议点对人在面对金钱诱惑等考验时的抉择,即无论是否涉及违法,该名少女在知情下滥用不属于自己的款项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并有责任偿还其所透支款项。
网民Wei Siang Ong认为,不管在什么年龄层,不是你的就不该取,这是道德价值观的问题。
佳礼论坛用户Lum Kai Hong表示,不知情下被人汇错款不犯法,但不知情下突然拥有透支服务是不合逻辑的,因为所有透支服务:信用卡、经常账户是需要向银行申请的。“若没有申请而突然拥有透支服务属于知情不报,若还加以利用就有欺骗的动机了。她应该难逃法律追究。”
Jeff Naa(https://goo.gl/sm7PFx)说,没偷、没抢、没计划,或许不算犯法,一般不知道的情况下误用,银行也不会采取法律行动,都私地下解决,惟若知道银行系统拥有漏洞,知情者不报,还利用漏洞获取利益,那罪名很有可能成立。
尽管如此,不少网民却剖析,此案另一争议点在于少女是获得“无限透支”权限,一切透支数额必须偿还;而非直接遭银行失误汇入相关款项并滥用有关资金,属于在知情下盗窃不属于个人财务。
香港网民Henry点出(https://goo.gl/a9jevW),“此案很值得商榷,银行不是错误地把钱放到她的储蓄户头,若有不明来历的钱存到户头,没申报还用了就是盗窃。但现在是银行放宽了少女的信用透支额,透支了是要还的,若无法还钱,最差情况就是破产。”
不应该被指为不诚实
网民“行为学家”认为,透支其实就是无须抵押权借贷,即人们在无须入息证明,无须申请,人人都可以轻易透支,用于在此案上,少女从来没向银行银行要求过,身为一个客户,根本不知银行系统何时会出故障,告前者不诚实是不合理的。
Hong Sheng指出,若少女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无上限的透支服务,不代表她取了钱就是有欺骗动机,她的户头能有无上限的透支服务,不管她曾否申请,都属于借贷服务;这并没有触犯任何法律,因为银行愿意借,对方接受了服务,那只代表后者有欠债。外国网民Heanna(http://goo.gl/oTC1Vi),银行在失误下赋予少女这样的权利,如今她须偿还一切已透支款项和利息,截至债务还清为止,至于这是否涉及违法,这最终需胥澳洲当地法律而定,惟她坦言少女最大罪行就是把钱花在名牌包包等奢侈物品。
Terence Ting则认为,这样的机会等于是无条件给你贷款,还不用利息,会投资的话,借一下再还银行,你就是百万富翁了。“可以‘借走’460万,如果他拿去买房投资,虽然460万澳币只能买一到两套悉尼的房子,但是4年房价已经翻倍了,到时卖了还银行都有剩几百万。”
另一方面,也有网民吐糟,银行在犯下类似失误后,却以“不诚实”罪行提控对方是说不过去的,反之当银行因失误而造成客户私人户头内的存款清空,则会以“失误”来推卸问题。
msamour写到(http://goo.gl/NMmWyw),有关银行对少女的行为定义为“不诚实”犯罪是可笑的,并认为鉴于此,当局至今仍未详尽说明其所犯下的罪行应该在什么法律条例下被提控,因为澳洲法律目前是否存在对付这类犯罪的条例也让人质疑。
此外,部分网民也分享因银行失误,个人户头遭无故汇入不属于个人财务款项的经验。
网民Edmond说,他公司有个朋友曾试过,遭他人从渣打银行错误汇入千港元到他户头的经验,结果他就转走了这笔钱,后来银行来电话追这笔钱,惟其朋友基于银行失误拒绝回款,最后该银行只好要求造成失误的员工赔钱。
好图一赞:“知足常乐”最重要
现实生活中,人们或许总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欲念,一味羡慕别人所拥有的东西,如小孩羡慕邻家孩子的玩具、穷人希望能有三餐温饱、中产阶级憧憬过著富裕的生活,但对自己所拥有的却视而不见。
拍摄网页“摄影扎记”近期上载题为“各地小孩的玩具”系列图片,显示出不同国家的小孩,从各穷困到富裕阶层的孩子都拥有各自的玩具,当中南美洲的四岁男孩Davide(左)与来自肯亚的Tangawizi(右)的家境是最大差距的,前者拥有各种模型及无数的玩具;后者却居住在环境简陋的房子,只有一个猩猩布偶。
从图片说明,即使孩子因个别家境不同,但他们同样能够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感到快乐,最重要的是,为人父母必须从小就灌输他们正确的物质价值观,让他们深切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
一周至HIT:回家陪妈妈聊天
短片)是由KKday旅游网制作。短片是以一名母亲的视角拍摄她一天会做的事以及心中的旁白。
短片中的母亲用心为孩子及丈夫准备三餐及做家务,无论做什么事都以孩子及丈夫作为出发点;心中有话想法要与家人分享也需待家人回家后才有人听她述说;准备好了晚餐,孩子却发短讯通知无法一同用餐,也没有怨言。
影片的最后,孩子回到家进入妈妈的房间分享好消息,母亲没有和孩子分享想法,但没有埋怨,只有一个旁白“其实能和你分享,就不辛苦”。
母亲是世界上最难当的角色,付出最多回报却是最少。其实母亲想要的很简单,就只是有孩子的陪伴以及和孩子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