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日讯)新加坡一家金铺因没有遵守客户尽责条例,允许不法之徒利用诈骗赃物买黄金和珠宝洗钱,被判罚款3万5000新元(约11万6788令吉70仙)。
这是第一起在抵触宝石和贵金属(反洗黑钱与反恐融资)法令第16条文下,被控上庭的案件。
涉案的金铺是位于珍珠坊金兴珠宝金行,该店共面对3项罪名,指金行未遵守客户尽责条例,在有理由怀疑交易同洗钱有关的情况下,仍允许顾客购买黄金和珠宝。
该店代表周二(19日)在法庭上承认其中一项罪名,另两项则交由法官下判时纳入考量。
新加坡宝石和贵金属法令在2019年生效后,所有符合资格的经销商必须向负责监管的律政部注册。在完成注册后,经销商须遵守反洗黑钱和反恐融资的条例,包括:须记录2万新元(约6万6736令吉40仙)以上的现金交易、举报可疑交易;采取客户尽责条例措施,并为涉及尽责条例的交易和所获资料存档。
案情显示,2023年9月,一名妇女到金行想要代儿子购买一条价值2万8000新元(约9万3430令吉96仙)的916金链,并指儿子会使用PayNow付款。
进行交易时,金行职员发现PayNow的付款户头属于一家公司。
尽管有理由相信这笔交易存有洗钱嫌疑;付款户头属于一家公司,购买者代人购买高额金饰,金行职员却依旧批准交易。
职员没有对顾客采取足够的调查措施,像是确认客户资料、筛选客户,以及在怀疑有关交易可能同犯罪行为有关时终止交易。
庭上透露,母子两人后来从金行购买九件总值28万5627新元(约95万3085令吉89仙)的金饰。金行职员虽对交易存疑,但因害怕多问导致交易告吹,最后仍批准交易。
这名妇女后来在10月3日又到金行要买金饰,但在被金行要求出示身分证,妇女借口要上厕所后就没有回头。
根据法庭文件,警方接获两名坠入恶意软体骗局的受害者报案,调查发现约14万新元(约46万7154令吉80仙)诈骗被转入金行的银行户头。这些赃物来自这对母子的交易款项,进而揭发金行的罪行。
庭上并未透露这对母子的身份。
控方指出,身为受监管的经销商,金兴珠宝金行在我国反洗钱制度中扮演重要角色。经销商在进行客户尽责条例时失责,将让不法之徒能滥用这一行业洗钱。
这是第一起金行未遵守客户尽责条例而被控上庭的案件,因此有必要给予具威慑力的罚款金额,控方对此要求法官判罚款至少3万8500新元(约12万8467令吉57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