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株巴辖15日讯)本地缺乏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令行动不便的长者或残疾人士望门却步,甚至出现无障碍设施被占用和滥用的情况,显示打造一个无障碍及包容的社会仍有进步空间。
无障碍设施是指保障残疾人士、老年人、孕妇及儿童等能通行安全,及在使用设施时更加便利,惟本地一些公共场所并未有完善的无障碍设施,甚至欠缺良好规划及衔接,导致需要使用该设施的人士处处遇阻。
为了让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走入人群为社会作出贡献,残障人士呼吁民众及政府关注,加强执行力及灌输关怀教育,在地方发展的规划项目上作出改善。
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沈添泽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反映,本地一些供残障人士使用的厕所会“无故”变成储藏室,一些重要场合缺乏残障人士的停车位。
他说,残障人士需要的设施,包括停车位、厕所及建筑设施内的斜坡,他发现到一些地方的无障碍设施不能使用,对此希望有关单位能关注,确保建筑内的无障碍设施皆能使用。
社会教育不足
“本地的无障碍设施有待改进,主要是因为社会教育不足,许多人因自身不是残障人士,不自觉忽视无障碍设施对残障人士的重要性,此外,还有执法问题及执行能力。”
他认为,城市的发展应该与时并进,无障碍的设施应随著城市发展而逐渐获得提升。
“一些国家如新加坡及日本的无障碍设施较完善,残障人士停车位与建筑物的距离较近,停车位位置也较大,一些无障碍设施是全自动化。反观我国的法律条规其实很好,而且也是个爱心社会,但在提供残障人士的福利上,较缺乏执法力度及教育宣导。”
他也反映,一些民众使用普通贴纸企图鱼目混珠,把车辆停在残障人士专用停车位。
“爱心应用行动展现,而不是滥用,社会大众维护每个群体的利益,私人界与政府也能一同付出进行有意义的事情,残障人士代表性的组织也应该开口争取福利。”
通用设计 方便老人小孩
不少民众认为无障碍设施只是小众的需求,但随著人口进入高龄化,无障碍设施不再只是供身心障碍人士使用,它也是通用设计,方便老年人及儿童使用。
柔州双福残障自强发展协会秘书黄文莲反映,本地一些公共场所及商店没有建设斜坡,轮椅人士因此难以自由行走;一些地方的残障人士停车位不够宽,轮椅使用者无法有宽阔的位置上下车;甚至有一些地方是有斜坡,却不符合规格,如斜坡道太斜,为轮椅使用者带来不便。
黄文莲患有脑性麻痹的而行动不便,她表示,在新山一带,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如巴士并不方便,德士却收费太高。
“我曾听过有德士司机不想载送残障朋友,相信这些司机是认为载送残障人士较麻烦,这会令残障朋友感到非常难过。”
她说,本地无障碍设施不完善,也经常被健全人士占用和滥用,很多公共场所或办事机构也缺乏对残疾人的理解,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社会现象。“这是教育和个人心态所致,冀政府及社会大众能加强人民的关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