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采用开放式厨房已相当普遍,但以“多元化饮食区”(Food Hall)的模式来经营餐厅,趋势才正要开始。集结知名餐饮品牌,无论是食物选择,抑或空间使用皆强调“开放式”,崭新的餐饮经营模式即将在本地掀起新的潮流。
首先得说明,接下来要说的是“Food Hall”,不是“Food Court”。很容易把它们搞混,但它们确实不一样。后者我们一般称之为食阁或小食中心,而前者一开始有人把它叫做美食广场、美食市集,后来再确切一点为它取名多元化饮食区。
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Food Court走的是平民化路线,在食物的选择上标榜低价、大众化,而Food Hall则强调装潢的风格和特色。去年,Food Hall的概念在美国掀起热潮时,全球最大商业不动产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 Group)副总裁大卫拉皮埃尔(David Lapierre)就这样评论过:“Food Hall的存在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它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
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提起Food Hall,是因为本地基于此概念开设的餐厅Bunch今日正好新张满一个月。餐厅目前已顺利集合4个知名饮食品牌,并把内部空间划分为多个区域,另有为拍照打卡和活动策办而设的玻璃屋、摆拍角落等。包括还未开发的部分,该处占地7万方尺,负责人谢廷森透露:“我们计划把这个空间打造成B Land(B是公司名称的缩写,Land有Wonderland,奇境的意思),有各种设施和服务,类似一个游乐园。”
多元美味聚首一堂 Bunch推动新饮食风潮
知名泰国餐厅My Elephant、以松饼闻名的The Owls cafe、主打融合菜式的Neighbor Food和手工制无糖雪糕Forty Licks,光看这4个品牌,已经有到Bunch用餐的理由。不仅如此,业者看准现代人的用餐需求,著重精致装潢和开放空间的舒适感,开创以Food Hall为概念的餐饮新浪潮。
Bunch设在雪州八打灵再也一个旧式厂房改造的独栋建筑,备有一个相当大的免收费停车场,应付小型活动或宴会的宾客,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城市人外出最常遇到也最害怕遇到的问题:找不到停车位,而这也是开在商业区的餐厅及咖啡厅的痛点。
餐厅负责人谢廷森指:“现代人对用餐体验有要求,除了希望环境舒适、不拥挤,可以久待,对食物的选择也有要求。以我自己为例,我在意食物的卖相,因为可以拍照,但食物的品质是不是能一直保持也很重要,是不是每一次光顾都让人感觉满意、满足,因为也只有能保持水准的店家,我才会想和朋友分享。”他强调:“Bunch选择合作的店家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他们并不是把食品处理好了再从主店送过来,而是在这里的厨房现做,务求水准一致。”
Bunch的取名,有著“一堆、一群、一帮人”的含义,呈长形的两层楼空间透过不同的装潢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有适合三五好友小聚的四方桌,也有让团体或大家庭聚会的长桌。“方便”是这家餐厅最先创造的优势,谢廷森说:“空间很大,不必找停车位之馀,也不必排队,而且我们有前后两个门,前半段的空间若用作举办活动,其他顾客可以用后侧的另一道门进来,不会影响前面的活动。后侧的门也比较靠近楼梯,若是要直接上楼,无需穿越其他的用餐区,这样一来,也能减少对其他食客的干扰。”
另一方面,Bunch采自助方式,没有空间太大或人手不足,必须久候服务员点餐和送餐的问题。消费者自行走到各品牌的柜台点餐,店家会递上取餐呼叫器,待餐点准备好再上前领取。“我们鼓励无现金付款,目前是采用Doripod应用程式,8月前凡使用电子付费,就能获得10%折扣。”谢廷森透露,接下来Bunch也会开发自家的付费程式,至于是否接受现金,他坦言:“虽说现阶段雪隆区强推无现金付款,但毕竟未成主流,所以现金付费仍然可行,但我们也另设柜台,协助消费者注册程式和为电子钱包充值。”
饮食品牌据点 创意活动空间
Bunch底楼的空间规划会让人联想到全球连锁居家用品大卖场宜家(Ikea)的餐厅,点餐、取餐后,食客可在离柜台很大一段距离的角落用餐、谈话。但和宜家最明显的不同是,宜家的食物出自同一个品牌,而Bunch意欲网罗更多的饮食品牌进驻,“现有的4个品牌可以支持基本的运营,但长久而言,需要更多品牌来维持消费者的新鲜感。”
现有的饮食品牌是以承租人的形式参与,也就是说他们是花钱租下一个“档口”,以另一种形式拓展生意,谢廷森指:“以My Elephant、The Owls Cafe为例,他们跳脱在自家餐厅、咖啡馆的经营模式,对他们来说,档口、自助取餐,这些都是全新的尝试。不过,这也说明,他们认同品牌集合的潜力。”他接著说:“大马人喜欢有选择,一班朋友或一家人外出,也习惯点各种不同的食物,大家分著享用。一般上,聚会时在餐厅吃了饭,又会想去咖啡馆或是甜点店续摊,所以我们创造一个让他们把美食一网打尽的地方,主食以外,也能同时享用咖啡、松饼和雪糕。”
值得一提的是,Bunch由综合性企业B Will国际有限公司所拥有,灵感来自该公司年仅31岁的创办人兼董事主席黄亚宏(Rex Bong),谢廷森透露:“因为有朋友在澳洲墨尔本以Food Hall的模式开设餐厅取得成功,主席认为这是一个商机。”
他接著指,公司的业务包括商业与零售咨询,在商场的设计装潢、项目管理上有一定的经验,“我们有自己的团队,有专业的设计师,餐饮业的厨房设计、桌椅摆设、人流走向等都在我们的专业范围内。”虽说以Food Hall为概念的餐厅在本地少有前车可鉴,但由一群年轻人组成的团队可说是信心满满,“我们有一个优势,是既有概念也重实际,以我们在咨询领域里的经验,实行这个概念其实驾轻就熟,商场需要有新的点子、新的尝试,Bunch算是我们的一个代表作。”
28岁的他笑称:“说服别人玩,不如玩给他们看。现在有些咖啡馆点子确实有,但忽略了一些现实的部分,我们可以先帮忙把趋势打造起来。”他续称:“想开咖啡馆的业者有自己的想法和概念,但若是找不到合适的地点,最后选址店屋或购物商场,碍于空间局限,往往较难发挥。我们有接到奶茶品牌、西式餐饮的合作咨询,但还需要再详谈和多作考虑。和现有的4个商家,我们也是不断在菜单、价格上进行商议,让这个地方在整体上是相互融合,互相配合的。”
开业一个月,从顾客处得到的反馈大多是“环境很棒,但食物的选择不够多”,谢廷森指:“这方面我们一定会再加强,其实这个空间还有很多可能性,可变动性也很强,我们还有很多计划和构思待实行,包括在户外打造一个游乐场。另外,我们也会尽快完成楼上空间的装潢,现在已经有一些有意在这里办活动的商家与我们接洽。”Bunch的底楼和二楼各有一处采用玻璃屋(Glasshouse)设计,无论是白天阳光洒下时,抑或夜里灯光映照,都吸引不少网红和年轻人拍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热门的租借场地、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上频频出现的“潮点”。
风格挂帅 潜力潮点
本地以Food Hall为概念经营的餐饮空间并非全然没有,只是大部分设于购物商场内,被视作商场里的美食坊/食阁,难以被归类为“以Food Hall概念经营的餐厅/咖啡馆”。举例来说,在全马各地皆有分行的Urban Food Hall严格说来才是本地首家打著Food Hall旗帜,将各著名餐饮品牌集合在一起的空间,但人们对它的印象,大多停留在“高级食阁”或“美食街”,而里头汇集的品牌也以购物商场里常见的知名连锁品牌居多。
而去年,位于首都陈秀莲路Wisma Trax 13楼的Hallaway KL爆红,总算让Food Hall进入大马人的视野,偏偏只有极少数人在介绍时提到“Food Hall”这个字眼,反之大部分是以空中餐厅、露天酒吧、顶楼食阁、打破传统的创新食阁来形容。
无论如何,Food Hall如今被视为“全世界都在玩”的新餐饮业模式,或快或慢,迟早会进入大马人的视野里、生活中。
通讯站
电话:03-5022 3955
地点:No.2, Jalan 51A/225 Seksyen 51A, 46100 Petaling Jaya, Selang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