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远在中国贵州省的“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即简称“村超”的村级赛事,因微博上的一个热搜而意外走红。
这个听起来就“土里土气”的赛事,从5月13日开踢,并将在7月29日举行总决赛,原本只是“村里的盛事”,但无意间却带动起了周边的旅游业,一场比赛还可吸引到5万人到场观看,的确相当成功。
贵州网友告知,他们村里向来都有与隔壁村“踢足球赢猪蹄”的传统,所赢的猪蹄则带回村里办“吃席”,这次办的“村超”比较有规模,奖品依然是“赏猪蹄”,但无损大家全情投入,各村还会穿上民族服装来当啦啦队、派特产及民族表演。
尽管比赛有精彩入球、还有“世界波”,著名球评人到场考察点评乃至央视都去报道,甚至还有人调侃可与中国的国家足球队一拼。
不过,村超球队都是业馀选手组成,讲究的是一份“热爱”,大家去感受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看球的乐趣,不会有太多人对球技较真。
这意外收获的各方好评、聚焦,会否让“贵州村超”变质?这还有待观察,但若发展得好,这个赛事未来的确有潜能发展成为当地的“夏季名片”,不失为一件好事,而我国华人新村在开发创意旅游时,也可作为一个参考案例。
放诸四海,巴西贫民窟里有“足球梦”,街头足球闻名于世,不少名将也从那边走出来;我国马来西亚,不少人的童年都有拿著羽毛球拍对著墙壁打球的经历,而东马的石隆门,则有原住民小朋友日常喜欢在林间小河、小溪跳水为乐,跳水名将拿督潘德蕾拉也正是出生于石隆门。
当然,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是两码事,不过两者之间也可以相辅相成;群众体育讲究的是锻炼与兴趣,也可促成社区体育基建的完善;而竞技体育讲究的是专业化、更高水平的追求,也有一套“游戏规则”,光有天赋没有受到专业或职业训练的人,难以在国际竞技赛事发光发亮、穿金戴银。
压力
在最高水平的专业及职业竞赛中,选手因必须肩负为自己的前途打拼、为国争光的重任,也更看重胜负、更有拚搏精神,高手过招的比赛更刺激、残酷,这也是高水平的竞技赛场不乏观众购票的原因,但压力也自然更高。
压力是双面刃,可以是动力的来源,也可以是丧失动力的源头。这就好比去年离开大马国家羽毛球队转当职业球员的李梓嘉,这一年多来的表现起伏不定,一度在苏迪曼杯团体赛表现亮眼,但这个月连续在新加坡及印尼赛经历一轮游陷入低潮,随即宣布暂时无限期休战,以重新找回动力再回归赛场。
不过,作为职业选手,李梓嘉如今没有国家队的资源,只是仍属于青体部“金牌之路”计划的成员,还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支援,其资金费主要还是靠赞助商,因此笔者相信他不会休战太久,否则赞助商该会有意见了。
羽毛球赛的巴黎奥运积分赛目前属于开跑之初,这个时候发现问题不一定是坏事,更何况李梓嘉团队早前成功说服到本地教练黄达明来执教,是否会在休战之后,强势归来呢?
只是,这个时候直接宣布休战,难免会予人一种“意气用事”的观感,但球迷也没有必要把矛头指向“酸民”,因在网络发达的时代,球员都难以避免背负这些压力,但如何消化、排解,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成绩来打脸。
在高水平的竞争中,残忍、遗憾都是属于竞技体育的一部分,而抗压也是属于一种能力,更有伴随整个职业生涯;毕竟“欲达高峰,必忍其痛,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因放眼要争夺的是奥运金牌、世界冠军,而非“两个猪蹄”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