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毛月补选结果,也算是意外的,但差距还是有的,国阵以接近2千张多数票获胜,让纳吉不用躲在桌子底下,也让国阵为之一振。现场大概也有国阵支持者感动流泪吧,仿佛看见一线东山再起的曙光。我相信,这绝非幻觉,卷土重来未可知,不是吗?
纳吉的“BOSSKU”效应,看来没起到反效果,可能还带来或多或少的选票,毕竟士毛月的巫裔选票占多数,由此又是个看巫裔动向之战,而巫裔显然倾向国阵。
当然不可抹去伊党的光环,巫伊合作模式,那么清晰,已经向选民传达了他们俩的关系,也向双方支持者表达,互相支持,不是投蓝就是投青了。
马华的位置,更像是蹭热闹的,有股“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感,国阵内部大概只能够看见巫统行事,马华则负责骚扰的部分,而且较针对华社课题,统考课题一日没结果,一日可以被摆上台。
马华果然是放不下的,无关历史身份,只是政治议程。所以,马华边缘化了吗?看见巫伊亲密至此,岂不是有点“不通气”吗?
但也不怕,马华的存在感是不会消失的,他们总会找到课题表达意见,更有魏家祥坐镇,党内最佳辩手(唯一辩手?)也不会停口,继续为民监督政府。但不管怎么看,马华都应该脱离国阵,以新姿态重生。所谓重生,也是继续监督政府,跟国阵联合,只会让人觉得在染缸里久浸会烂。
士毛月败选的消息,敲响了希盟执政的警钟,领导人无法避免地要跳出来说几句。敦马认为这是因为巫裔合作关系,加上无法兑现承诺,对希盟有负面印象。
当然,巫伊合作已是国阵走投无路之法,仍是条件式合作,日后也难保证谁不会被谁抛弃。无法兑现承诺这点,由敦马口中说出也是讽刺,U转无法兑现承诺及本该立马兑现承诺却拖沓,都是硬伤。
这就涉及诚信与现实问题。如果无法实现,就别提出,提出了就要实现。
人民不是专家,无法真的去分析哪个行不通,都只是寄存在信任上。现实当中,确实无法兑现的话,丢失信任就是结果。那些可以兑现却不完成的宣言,若绑著“顾及巫裔情绪”的绳子,那就是种族主义,是非不分,好似他族不是国人。
希盟政府必需接受败选结果,然后高唱“更关注民声”之歌,但所谓的“民”到底是全部人还是大部分的人。因为政治是现实的, 哪种人口多,讨好哪种人,应该是不能说穿的事,可是却是现在进行中的事。而巫伊合作的奏效,让希盟挑战似乎更困难了,未来政策是否会更偏向迎合巫裔?纳吉的符号功能还能发挥到什么程度?这都让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