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正式在我国发动第一起恐怖袭击,显示大马不再安宁。
这不是孤立事件,因为同个时期,世界多个地区几乎都发生类似的恐袭。虽然我国这次袭击有多人受伤,至少没有人命损失,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多起恐袭事件当中,在孟加拉恐怖分子以残酷的手段针对非穆斯林让人心寒,但是伤亡最惨烈的,却是巴格达造成超过250人死亡的自杀袭击。若以死亡人数来冲量,穆斯林社会是恐怖袭击中最大的受害者。
草率地把伊斯兰教等同于恐怖主义,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这些恐怖分子连本身的圣城麦地那都不放过,我们更不能把恐袭解读为伊斯兰世界与非伊斯兰世界之间的对立。
但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这些恐怖分子是以伊斯兰教之名发动攻击,也使得厘清宗教与恐怖主义及极端主义之间的关系,变得困难。
蒲种恐袭之后,一些开明穆斯林的观点值得玩味。玛丽娜马哈迪批评政治政治人物及宗教领袖,虽然口口声声呼吁穆斯林不要参与IS,但正是这些领袖纵容了极端思想才造成恐怖主义壮大。前首相署部长再益依布拉欣也呼吁领袖们,提醒狂热的穆斯林青年,宗教战争早在700年前已经结束了。
我国一些政治人物与宗教领袖虽然没直接鼓吹暴力,却把其他信仰及意见不同者都视为仇敌,这种思想与恐怖主义的差距,也许只是一步之遥。
我国政治与宗教领域充斥著极端言论,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彭亨宗教司所发表的“敌对异教徒”的言论。迄今为止,我们没有看到政府领袖,对于这类极端言论,做出任何批评或谴责。
我国培育了无数马来菁英,他们受过西方高等教育,有著开明思想,在政治及社会上也拥有崇高的地位,令人纳闷的是,为何对于极端主义的猖獗,恐怖主义骑劫了宗教,显得束手无策?
现在我们看到的马来领袖如再益依布拉欣、赛夫丁阿都拉或G25的领袖,他们都曾经政府部门内各展所长,但往往也是在离开权力核心之后,才开始畅所欲言。
马来西亚未来的方向令人担忧,我们期待这些位高权重又自诩是开明穆斯林的领袖,在极端主义面前应扛起更大的责任。